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国内临时雇佣研究述评

作 者:

作者简介:
蒋建武,李南才,深圳大学管理学院 蒋建武(1979- ),男,湖南湘潭人,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E-mail:jwjiang@szu.edu.cn(广东 深圳 518060); 李南才,深圳大学管理学院。

原文出处:
管理学报

内容提要:

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层次3个维度,对1996年以来发表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上的197篇有关临时雇佣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临时雇佣理论研究滞后于现实运用,2008年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间接促进了国内关于临时雇佣问题的研究;现有研究大多基于法学和管理学视角,即法学视角的研究主要针对《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条文进行“思辨式”或“规范式”的研究,管理学视角的研究则相对丰富,研究内容涵括概念阐述、行业分析、基础理论探讨等;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和理论建模较多,研究对象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此外,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关于临时雇佣主题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对后续相关研究有所借鉴和帮助。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5 年 06 期

字号:

       近年来,以劳务派遣、合同工、临时工、季节用工为代表的临时雇佣在组织中大量存在[1],因其可以提高组织的用工灵活性,正日益引起管理者和学界的关注[2]。在欧美等地区,临时雇佣也被称为不确定工作、临时中介工作、暂时性就业、固定期限就业等[3]。在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组织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度推进,临时雇佣已成为组织获取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自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临时雇佣更是飞速发展。以临时雇佣的主要类型——劳务派遣用工为例,据“中华全国总工会”保守估计,截止到2012年12月,中国约有3700万劳务派遣员工,约占全国职工总人数的13.1%[4]。

       临时雇佣在中国作为一个新生且急速发展的雇佣方式,急需理论上的系统探讨。对研究现状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和把握是系统理论研究框架提出的重要前提。目前,虽已有学者就临时雇佣领域的某个方面进行总结[5~7],但相关研究大多基于西方管理情境,中国情境下有针对性的专门研究仍较为少见[5],尤其缺乏针对中国临时雇佣研究整体情况的实证研究。文献计量学是利用数学、统计学和逻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各类文献的本质和结构、作品数量、品质和运用上的研究与分析[8]。为梳理临时雇佣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本研究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层次3个角度,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1996年以来发表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上的197篇论文进行研究①,以期从中发现中国临时雇佣研究的特点,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

       1 期刊及论文选择

       本研究以CSSCI收录期刊为数据库,以非典型雇佣、弹性雇佣、临时雇佣等19个关键词(见表1)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经检索,自1996年以来,与临时雇佣相关的论文共197篇(见表2),分别发表于104种CSSCI来源期刊上,但各期刊发表临时雇佣论文的数量差异明显,其中17种期刊共发表了91篇相关论文,占总数的46.19%(见表3)。需要说明的是,临时雇佣相关研究在2009年开始呈上升趋势,在一些影响力较高的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也逐年增加。这表明,2008年颁布的新《劳动合同法》间接促进了国内关于临时雇佣问题的研究,也反映出中国学者对中国管理实践问题的及时关注。

      

      

      

       2 国内临时雇佣研究的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层次分析

       2.1 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

       研究视角指从某个“学科”的角度去研究事物。对现有197篇论文依据学科分类后发现,有190篇是基于管理学和法学两个研究视角进行研究的。研究内容指研究中所涉及的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借鉴毕小青等[6]的分类方法,本研究将研究内容分为以下4个方面:①一般性研究,主要阐述临时雇佣的概念、分类、步骤、内容、利弊、雇佣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建议(64篇,32.49%);②相关法律问题研究,主要涉及现存法律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探讨(66篇,32.99%);③行业研究,指描述目前临时雇佣在我国整体和个别行业的实际运用状况(33篇,16.75%);④基础理论研究,指创建或运用某一基础理论对临时雇佣现象进行解释、验证或预测(23篇,11.68%)(见表4)。从上述分类可知,中国临时雇佣研究内容主要还是集中于一般性研究和相关法律问题研究,两者占研究总数的65.48%。需要说明的是,基础理论的研究近年来增长很快。

       另外,涉及国外临时雇佣研究的论文22篇,其中涉及日本的为18篇,比例达到81.82%。综上可见,关于临时雇佣的研究日益深入,但本研究也发现,目前的基础理论研究着重于将正式雇佣下的理论框架置于临时雇佣情境下进行验证,而专门针对临时雇佣情境下的理论创新则较为缺乏。

       2.2 研究层面

       管理学科研究层次一般包括个人、群体、组织、行业和国家5个层面[9];法学的研究层次则主要涉及立法建设、雇佣关系构建、员工权益保障等[6]。由表5可知,管理学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群体层面,研究主题涉及群体特征及其激励等。有关法学的研究中,关于立法建设所占的比例较大,其中大部分围绕着2008年新的《劳动合同法》和2013年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展开,这也反映了学者对健全现有临时雇佣法律体系的呼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