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卑研究的前沿探析:基于资源观的企业竞争优势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艳清,女,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政法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研究(广东 广州 510400);张秀娟,女,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组织行为学研究(广东 广州 510275)。

原文出处:
商业经济与管理

内容提要:

基于谦卑的以往研究,首先梳理了“谦卑”概念的发展、内涵以及与相近概念的区分;然后基于资源观理论视角,指出谦卑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分析了谦卑作为战略性资源的特性;并进一步剖析了谦卑资源是如何通过组织学习、服务以及组织弹性发展的过程为企业创造价值;最后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5 年 04 期

字号:

      美德研究一直是神学论和哲学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在管理学理论界却是很少关注。近些年来,国内外实业界频频爆发的公司丑闻事件,众多企业家纷纷落马,被称为“后安然时代”。归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企业家们傲慢和自恋的性格缺陷导致其失败[1],掀起了管理学理论界关于谦卑、真实、诚信等组织美德研究的热潮。随着对国内外企业组织成长与发展经验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家都认为,在动荡和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谦卑是21世纪领导者必备的修为[2]1323,谦卑是组织美德的核心组成部分[3],谦卑是一种持续企业竞争力的优势资源。

      尽管谦卑对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受到普遍认可,但谦卑在管理学和商业伦理学领域仍然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以往研究由于视角和目的的不同,学者们对谦卑概念的理解在内涵上有差异。哲学家康德将谦卑视为一种“元态度”(meta-attitude),源于道德主体适度地认识自我,认为它是其他美德的基础[4]134。也有学者认为谦卑是一种能够稳定地调和宽恕、勇气、智慧等其他美德的积极人格特质[5]71,能够稳定地影响主体的自我感知,从而达到调和的效果。此外,也有不少学者把谦卑看作是卑微和自尊心不足[6]96。由于概念理解上存在争议,导致难以将谦卑作为一个共同认可的变量进行研究,进而影响了与之相关的学术研究的开展。鉴于此,本文首先对谦卑概念内涵的理论诠释进行梳理与总结,进而基于资源基础观理论视角阐述了谦卑作为企业持续竞争力源泉的特性,接下来分析了基于谦卑资源的企业价值创造机理,最后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展望,以期为国内管理学领域学者的相关研究开展提供启示。

      二、谦卑的概念发展与内涵

      (一)谦卑的概念发展及其定义

      在现有文献中,关于谦卑的解释不尽相同,占主导地位的解释主要有四种观点,分别为历史观点、一神论观点、启蒙观点和现代观点[2]1324。

      历史观点认为,关于谦卑最早的研究源于希腊斯多噶派的传统以及佛教和道教的教义[2]1324。尽管早期的希腊哲学家将谦卑看作是一种美德,解释为较少的自大和深度的自我认知,但并未过多地对其进行强调。他们认为,谦卑之所以在希腊早期传统中未上升到重要的位置,是因为教养良好的人能够很好地认清他们自身不足,无需外在的强化。佛教和道教的教义则非常重视对谦卑的推崇,谦卑意味着为大我而弃小我的境界,有助于人们追求卓越。来自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一神论对谦卑进行了非正统的解释,普遍认为谦卑就是意味着在神或信仰面前谦恭顺从。基督教教义中谦卑的核心作用在西方文化中得到了极大地发挥,并将其理解为用仁慈和善良的心去关爱他人的美德。这些传统的观点直接导致了早期的谦卑概念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7]。启蒙时期关于谦卑的理解持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质疑“对神谦恭顺从”的一神论解释;也有学者将谦卑解释为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认识到有自己不足的地方。现代观点认为,对谦卑的理解远比人们平常所想的要更复杂[2]1325,学者们抛开了传统的历史观点和一神论观点,研究重心转向从心理学领域关注谦卑主体自身的人格特质和心理特征。有少数学者将谦卑解释为是低估自己和存在感偏低,自信心不足的消极人格特质表现[5]71。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论证表明,谦卑是一种既稳定又持续的内在积极人格特质或心理特征,将谦卑理解为长期性地保持对自身优势和劣势进行准确的评价、以开放的心态对待错误和不完美、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6]110[8]。Owens等学者通过对已有理论的回顾,进一步把谦卑定义为是一种人际互动中的内在人格特质表现,并提出了谦卑的三维度结构,分别为准确评价自我的意愿、对他人优点和贡献的欣赏、可教性[9]790[10]1518。

      实际上,上述观点都有其合理与可取之处,都是在与之对应的特定文化和情境下对谦卑进行解释,以致学术界对于谦卑至今尚无一致认同的定义。本文是在现代企业组织情境下进行探讨与分析,鉴于此,本文采纳现代观点对谦卑进行理解,认为谦卑者在组织的人际互动中会以他人为镜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准确的评价、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优点和贡献以及用开放的心态向他人学习,最终实现自我成长的超越。

      (二)谦卑与相近概念的区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谦卑(humility),需将谦卑与现存的相近概念进行区分,如谦虚(modesty)、诚实-谦恭(honesty-humility)、学习目标导向(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核心自我评价(core self-evaluation)、自恋(narcissism)。基于对已有理论的回顾,下表1对谦卑与上述相近概念的差异性进行了归纳与整理。通过分析可知,其他概念的内涵要么是内容要素缺乏,要么就是内容要素界定模糊,或是与谦卑形成了对立的关系。可见,谦卑具有其独立性,与其他相近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是可以不依附于其他理论而自成一套的心理学概念。

      

      (三)谦卑概念的延伸:谦卑型领导与谦卑型组织

      近几年,关于人们应该把更多的谦卑融入工作的呼声越来越高,例如在医学界和法律界,谦卑被认为是该领域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精神[15][16]。而谦卑特质对于领导者来说,在任何行业中都为人们所强调。柯林斯在其《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指出,伟大的公司里会有谦卑的CEO[17]3。国内外存在许多关于谦卑领导的实例。谷歌现任执行董事长施密特(Eric Schimidt)认为“不能把自己当作永不犯错的国王,应该鼓励员工说出他们的真实想法”。Intuit软件公司的创始人库克(Scott Cook)的价值观是“要寻找帮助和批评你的人;坦诚说出事实,哪怕是坏消息。”美国苹果公司现任CEO库克(Tim Cook)是一位不愿抛头露面的低调绅士,被誉为“苹果最谦卑的仆人”[18]。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宁视自己为公司一位“平常的人”,带动企业所有员工以谦卑的态度做“不平常的事情”。这些具有高水平谦卑特质的领导者并不罕见,都有其鲜明的特征,只不过因他们行事低调作风常让人难以发现其存在。这正与我们国家著名思想家老子所提倡的“太上:感觉不到其存在的领导”的上乘境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实践中,上述拥有谦卑特质企业家所管理公司的良好商业表现是有目共睹的,广泛引起社会对这些行事低调、谦卑企业家们的领导风格——谦卑型领导的关注。而且也有相关学术研究已表明,谦卑确实与组织绩效和领导有效性正相关[9]812[19]107。基于管理实践视角对谦卑型领导的理解,谦卑型领导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领导风格,领导者通常了解并坦诚自己的缺点与过失、更容易欣赏别人的优点与贡献、谦虚学习并追求进步等一系列行为表现[9]79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