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能力、技术范式转变与创新战略  

——基于腾讯微信“整合”与“迭代”微创新的纵向案例分析

作者简介:
罗仲伟,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836);任国良,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焦豪,蔡宏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100875);许扬帆,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原文出处:
管理世界

内容提要:

本文力图拓展动态能力的理论内涵,将其界定为企业在技术范式转变时期应对混沌、复杂环境的整合与重构能力。据此架构了一个基于动态能力、技术范式和创新战略行为之间半交互影响的理论框架,用以分析技术范式转变时期企业动态能力对其创新战略行为的支撑机制和作用机理。依托这一理论框架,文章尝试打开近期移动互联网业界热点问题——“微创新”的黑箱,对腾讯微信的“整合”与“迭代”微创新战略进行了深度纵向案例研究。研究发现微信微创新战略成功的机理是,在强大的动态能力支撑条件下,抓住了技术范式变化的战略机遇,通过有效的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以及强大的跨界(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虚拟整合能力,将从组织内外部搜索、学习到的分散的技术知识,基于用户信息体验消费对创新活动进行快速、反复、精确迭代,领导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先导顾客进行开放式的协同创新,并通过有效的微创新质量控制,降低创新失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成为支撑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三方服务的平台级产品,最终实现颠覆式创新和价值创造。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丰富、升华了动态能力的理论内涵,从技术范式的高度对互联网企业微创新战略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开拓性分析,阐释了技术范式转变时期动态能力对创新战略的动力支撑机制,为处在技术范式变革中的互联网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5 年 01 期

字号:

      “微创新(micro-innovation)”既不是大规模颠覆性、革命性的激进式创新,也不是小规模持续性、积累性的渐进式创新,而是一种基于新的市场分析范式和技术范式,在关键技术上提供更加灵活实际的产品开发和服务提供的思路。微创新成功的标志是由量变发展到质变,通过大量的微创新组合对原有主导设计产生冲击,从而实现颠覆性创新。在这里,微创新已经突破组织技术层面的含义,上升为一种创新方法论(罗仲伟等,2013)。

      目前,国内外互联网行业已经开始普遍认可这种站在信息体验消费市场的角度,针对非常微小的用户需求以及用户需求的微小变化进行不断创新的理念。一些基于跨界整合的微创新活动颠覆了整个行业,不仅对新兴行业,而且对一些传统行业也产生了巨大冲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模糊着行业的传统边界。在国内互联网行业,腾讯基于QQ和微信的变革,新浪基于微博的变革,奇虎基于在线杀毒引擎的变革,暴风影音、千千静音等基于用户在线视听体验的变革,这些微创新的效果非常显著,创造了诸多互联网行业的经典成功案例。实际上,微创新理念也受到了那些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的传统企业的关注,诸如像海底捞火锅对于用户用餐体验不断进行微创新的案例、苏宁易购等家电企业基于在线购物体验的微创新案例。这些传统企业加入微创新实践,使得微创新理念得到广泛扩散,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日趋活跃的实践也在使微创新成为下一个研究热点。本文认为,腾讯、新浪、奇虎等互联网企业微创新战略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云计算及大数据的应用,互联网行业的技术范式面临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变的变革。也就是说,从刻画企业创新外部环境的4个维度,即技术机会、收益性、累积性和知识基础来考察,PC互联网的技术范式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范式已经在发生转变①。技术范式变革作为技术和市场双重因素的结果,是组织竞争环境变化的直接诱因和表现。面对技术范式快速变革引致的外部环境日益不确定,组织不得不提高自身的能力,频繁应对新的战略困境,不断对理论研究提出挑战(罗仲伟等,2011)。

      关注能力理论的一些学者指出,当面临重大的技术范式转变时,企业精心培育的核心能力可能在瞬间被市场淘汰,从而成为制约企业发展与成长的核心刚性(Leonard,1992;Christensen,1997)。但基于环境变化适应性的动态能力却可以有效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Teece et al.,1997)。然而,技术系统演化中的组织学习或动态能力研究大多还停留于一个技术范式周期内,对于技术范式转变这一具有混沌、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特殊时期的动态能力研究甚少(吴晓波等,2006a)。这其中,一些具体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回答,比如在技术范式转变时期,支撑企业创新战略成功实施的动态能力具有什么特质,其内涵和外延是什么?新技术范式下,企业又如何实施渐进式创新战略以达到颠覆性创新的目的。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技术范式转变时期,企业的创新战略和创新行为发生了怎样的演变?互联网企业微创新战略成功并实现价值创造的内在机制和支撑要件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表明,在技术范式转变时期,企业的动态能力如何支撑企业的创新战略存在明显的理论缺口,亟待构建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解释。

      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的支撑视角,在技术范式变化的背景下,构建了一个基于动态能力、技术范式和创新战略行为之间半交互影响的理论框架,分析技术范式转变时期企业动态能力对其创新战略行为的支撑机制和作用机理。基于这一理论框架,文章尝试打开近期移动互联网业界的“微创新”黑箱,对腾讯微信的“整合”与“迭代”微创新战略进行深度纵向案例研究和开拓性分析,力图详细解释企业动态能力促进企业迭代微创新战略成功的根本机制和支撑要件。目前,对于微创新这一新生事物,才刚刚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国内的研究成果不多。稀少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感性层面的描述,难以深入到学理上的解释和分析,上升到范式高度的微创新研究更是处于空白(吴晓波等,2006b)。因此,本文的理论贡献和创新之处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技术范式转变阶段深入探讨企业的动态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动态支撑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技术范式转变时期,互联网企业的微创新战略进行了开拓性研究;二是,上升到技术范式的高度,研究企业的微创新战略。本文接下去的结构安排:第二部分包括概念界定和文献回顾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章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三部分介绍研究方法和数据搜集、资料来源;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和讨论,运用构建的理论框架分析腾讯微信微创新战略成功的支撑要件和内在机制;第五部分根据前面的文献回顾和案例的分析讨论,提出技术范式转变背景下基于企业动态能力构筑创新战略的理论模型;最后一部分归纳本研究的结论,并提出建议和展望。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框架

      本部分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对技术范式变革和动态能力这两个核心概念进行综述,随后提出一个基于技术范式、动态能力和创新战略三者之间半交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对技术范式、动态能力和创新战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技术范式相关文献回顾

      Dosi(1982)为解决创新动力机制中“技术推动”与“市场拉动”的争论,在借鉴库恩提出的“科学范式”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范式(technological paradigms)”和“技术轨道(technological trajectory)”的概念,认为技术范式是基于自然科学的选择性原理,对一系列技术问题的一种“展望”,是对相关技术经济问题的界定和一系列解决方案的集合,以及有关问题及解决方案的知识,并尽可能防止这些新知识过快扩散到竞争者的特定规则;Pavitt(1984)将技术范式的思想与内容引入到具体的行业和企业活动层面上,并指出了技术范式转变过程中所具有的部门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创新部门和企业的分类方法;Winter(1984)提出了“技术模式(technological regimes)”的概念,并且从组织的创新行为、搜寻行为、知识来源、组织的知识基础等方面来界定技术模式;后续一些学者进一步深化了技术范式研究的深度,将技术范式细化为多种层次和维度,例如Malerba和Orsenigo(1993,1996)提出了技术范式的四维理论,用技术机会、收益性、累积性及知识基础来描述技术范式的本质特征。因此,技术范式是一组处理问题的原理、规则、方法、标准、习惯的总称,为设计师、工程师、企业家和管理者所接受与遵循。其特征包括:技术所依赖的知识的性质、技术需要的资源类型及其性质、技术应用的主要生产领域、体现了技术特性的产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