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提出 知识探索是人类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教育部门、科研部门、生产部门的技术机构以及生产部门在“干中学”形成的强大知识生产能力,是任何一个物质生产部门都无法比拟的。但到目前为止,知识所创造的无形价值始终也没有被更好地揭示出来。 经济短缺时代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劳动创造的价值;工业化大生产时代的“要素价值论”、“资源稀缺性价值论”强调了“土地、资本、劳动”三要素以及物质资源的稀缺性价值;市场经济时代的“主观消费价值论”、“供求稀少性价值论”和“均衡价格理论”则从消费与市场的角度揭示了价值的产生。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的独立分工以及知识分化成独立的生产要素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价值,由此“创新理论”、“信息价值论”、“知识价值论”相继出现,使价值理论开始向着价值创造的知识源泉迈进。 1997年,马修·威格曼提出了知识价值链概念后[1],李庆琦等建立了包括知识管理基础和知识过程基础的知识价值链[2],蒂姆·帕沃研究了知识价值链的适应与重构过程[3],霍尔斯阿普尔与辛格从组织内的知识和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出发构建了知识价值链[4],丹妮拉·卡鲁斯等运用知识过程轮和知识资产地图来描述知识管理[5],陈永隆等以多个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包含知识输入端、知识活动端与价值输出端的知识价值链[6]。李健与赵澄谋通过文献梳理后认为,大多数学者仍侧重于知识链的研究,知识价值链没有与企业整体业务流程和企业的实体价值联系在一起,存在一定的片面性[7]。 现实世界中,生产要素大多数都是知识与劳动、资本、物质等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复合生产要素”,知识所创造的价值不仅包括知识分化成独立生产要素所创造的“独立价值”,更应该包含知识与其他生产要素紧密结合且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复合价值”。传统价值理论侧重于实体价值以及实体价值链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代价值理论侧重于知识的独立价值以及单纯的知识价值链研究,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有鉴于此,本文从复合生产要素的知识属性出发,揭示生产要素的知识特征和知识价值,并由此构建知识价值链和企业的综合价值体系。 二、生产要素的知识属性 人类社会是在知识的进步推动下实现发展的,一方面知识的分工与分化①促进了知识的发展并创造了独立价值;另一方面知识与其他生产要素广泛结合,产生了新的复合性生产要素,在生产方式、生产过程以及市场实现中创造复合价值。知识通过活化或物化②路径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后,知识不再具有独立的形态,而是使复合生产要素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属性。知识属性为复合生产要素创造的“无形价值”难以直接观察也无法直接计量,这为研究知识价值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研究复合生产要素的知识属性,来揭示知识所创造的无形价值。 (一)知识与其他生产要素广泛结合 当今时代,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就是知识的广泛渗透以及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紧密结合[8]。知识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后,复合生产要素具备了更多的知识属性与知识特征,从而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演变,也拓展了知识的范畴。 (1)知识与信息和技术相互关联,知识是有价值的信息,信息有价值的应用便成了知识,技术是知识应用的体现,技术是知识的应用方式,从经济意义上讲,广义的知识可包含信息和技术。(2)人力资本是知识的主体和载体,人力资本之所以成为特殊资本,是因为它承载了知识和相关技能,并能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所以人力资本更具有典型的知识特征。(3)制度和管理是利用知识和认知所进行的管理安排,是一种非物质化的手段和方式,是相关知识在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从大知识的角度讲,制度和管理可以看作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类泛化了的知识,是“知识”的一种具体体现[9]。(4)知识可通过技术路径物化到产品中,使物质要素具有了知识属性,从而使产品的属性和特征发生一定的改变。产品特性的改变、质量的提升、性价比的提高、产品更新换代以及新产品的出现,归根结底都是知识作用的结果。 从知识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复合关系可以看出,知识在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中广泛活化或物化于各种生产要素中,使之具有一定的知识属性,当某一要素的知识属性远超过其物质属性,且这一要素或生产方式主要以其知识属性创造价值时,我们就可以将其看作是泛化了的知识。因此广义的知识包括信息和技术,泛化的知识包括制度、管理、人力资本和知识性产品。当某种生产要素的知识含量增加到一定比重、且知识特征成为该要素的主导特征时,该要素就会逐步从传统要素中分化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知识性”要素。例如,劳动要素分化出了智力劳动,资本要素分化出了人力资本和无形资本。目前这种知识性生产要素已被经济学家用来更好地解释经济增长③。这样,根据知识属性和知识所占的比重,本文将生产要素分为物质生产要素、知识生产要素和具有一定知识属性的复合生产要素三类(见表1)。这三类要素的知识含量会影响生产要素的自身价值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创造能力和价值创造水平,也影响这类生产要素在总生产要素中所占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