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组织惯例形成影响因素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

作者简介:
孙永磊,党兴华,宋晶,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孙永磊(1984-),男,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党兴华(1952-),男,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宋晶(1983-),女,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陕西 西安 710054)。

原文出处:
外国经济与管理

内容提要:

惯例是维持并协调网络稳定、高效运行的核心要素,有关合作组织惯例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组织个体层面、组织网络属性层面、组织间合作层面以及网络整体层面对合作组织惯例形成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了一个合作组织惯例形成的整合研究框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简要展望。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4 年 05 期

字号:

       一、引言

       起源于社会网络理论,企业间战略联盟、合作网络的相关研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框架,主要关注网络中的知识流动与分享、关系建立与协作、治理机制与模式等(Powell等,1996;Dyer和Singh,1998;Tsai,1998;Zaheer和Bell,2005;Joshi,2006),占据了管理学研究领域的中央舞台。但网络整体性和成员独立性都非常显著的松散耦合组织使得协调成员间的网络行为更加困难,机会主义和投机性会带来较高的网络风险,可能造成网络的高失败率。惯例(routines)被认为是完成组织工作的主要方式,而当惯例跨越组织边界、协调组织间合作创新时,它是维持并协调网络合作组织有序运行的核心要素(孙永磊和党兴华,2013),而且网络主体都在有意或者无意地利用惯例来维持和协调合作行为。如丰田公司依赖其独特的文化和合作惯例,在与供应商之间建立的知识共享网络中实现了企业对创新的不断探索和利用,形成了持续的竞争优势。华为公司在其建立的研发网络中利用创新惯例促进了产品从研发到销售的快速发展,并使其逐渐成为我国乃至世界IT领域的领军企业。因此,建构一个有效的合作惯例可以使企业持续获取竞争优势,而理论研究却远远滞后于实践发展的要求。虽然学者们逐渐认识到惯例在合作组织中具有规范合作行为、促进知识传递和共享、协调组织间关系、保持网络稳定以及推动网络变革与演变等作用(Zollo等,2002;Feldman和Pentland,2003;Miller等,2012;Dionysiou和Tsoukas,2013),但是相关研究刚刚起步,成果不多且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有关合作组织惯例形成的研究成果碎片化地散落在文献中,难以为企业具体的合作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合作组织稳定、高效的运行。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合作组织惯例形成的研究,从理论上廓清合作组织惯例形成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合作组织惯例的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作为前沿探索性的研究,本文在厘清合作组织惯例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对合作组织惯例形成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从组织个体层面、组织网络属性层面、组织间合作层面以及网络整体层面全面诠释合作组织惯例形成的影响因素。在分析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以期吸引对惯例研究感兴趣的学者开展更加深入的理论与实证探索。

       二、合作组织惯例的内涵特征

       在系统梳理惯例的相关研究之后,Becker(2004)将惯例的定义归为三类:第一类,循环交互的行为模式,这一定义捕捉到了行动参与者在某一特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即工作任务在组织内部是以何种方式完成的;第二类,组织的规则和标准化的作业程序,并且由两个方面的要素构成,即形式面和执行面;第三类,表述一定的行为和思想的行动部署。Pentland和Feldman(2008)认为惯例就是“生成”系统,它产生重复的、可辨别的独立行为模式。Dionysiou和Tsoukas(2013)从象征式互动论的视角构建了惯例的内生创造和再创造模型,认为惯例是一种包含多个参与者、反复出现且可以被识别的相互依存的行为模式,能够给组织带来更高的办事效率,是组织行为最重要的构成要素。随着网络组织研究的兴起,学者们开始关注合作组织的惯例现象。Zollo等(2002)引入了跨组织惯例的概念,认为跨组织惯例就是在两个公司重复合作过程中发展和提炼形成的稳定的模式。陈学光和徐金发(2006)认为,网络组织的惯例是一种维持网络组织存在的内在力量和运作机制,也是保持网络组织内部成员间关系处于某种状态的一种特性。他们从演化论的视角,采用动态观察的方法,从网络组织层面解释组织与惯例的关系,认为网络组织的运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惯例维持的,网络组织惯例是网络组织成员重复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合行动”方式。党兴华和孙永磊(2013)认为,技术创新网络惯例是一种维持网络组织存在并有序运行的“游戏规则”,是在网络的不断交互合作创新过程中形成的、被大部分网络成员所接受的、相对稳定的创新行为模式和合作规范共识,它有助于网络中知识的传递和共享,并协调组织间关系以保持网络稳定。

       而在惯例的特征研究方面,Becker(2005)归纳了惯例的八个关键特征:模式化、重复性、集体性、自然浮现或有意为之、过程性、背景依赖性或嵌入性、路径依赖性、触发性。Feldman和Pentland(2003)认为,惯例的形式面具有稳定性和辅助性特征,而执行面则具有变革性和创造性特征。Abell等(2008)构建了惯例、能力与绩效之间关系的微观基础,指出惯例天生就是组织获取组织绩效的一种动态能力,具有知识积累性、适应性以及路径依赖性等特征。Swift和Hwang(2008)通过研究组织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清晰度和编码系统,发现惯例的异质性和稳定性特征能够使组织运行过程更加明晰。Garud等(2010)指出,在复杂的集体行为过程中,惯例具有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特征。Leonardi(2011)认为,在组织合作创新过程中,惯例同时具有合作稳定性和技术灵活性特征。惯例内嵌于组织行为和个人行动中,具有一定的缄默性(Labatut等,2012),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觉察到惯例的存在。此外,惯例还具有整合网络资源(陈学光和徐金发,2006)、灵活性与变革性(Pentland等,2012)以及适应性(Lin和Lin,2009)等特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