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是当代主流创业理论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基于柯兹纳(Kirzner,1997)的市场过程和企业家发现理论,Shane和Venkataraman(2000)等学者建立了机会—创业者耦合分析框架,形成了创业过程研究的理论内核。创业研究开始有了自己独特的研究问题,学科合法性渐渐得到承认。在这样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框架下,如果将创业研究领域比喻为一个大舞台,那么,舞台的探照灯始终聚焦于主角创业机会和创业者,资源只不过是笼罩这两个主角阴影下的一个配角而已。但事实上,机会—创业者耦合只能表征创业理念和可能性,没有资源的助推,创业永远也不会成为现实的活动。 创业行为嵌入在一定的资源环境中,机会之窗开启的时间十分短暂。因此,创业行为总是受到资源、时间等的约束。创业潮流,大浪淘沙,失败者从,成功者寡。只有那些能够把握住天时、地利、人和的创业者才能突破各种资源约束,用行动和成就来讲述自己动人的创业传奇故事。这类创业者利用资源做到“无中生有”(Baker和Nelson,2005)的能动策略行为同样也构成了创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站在这样的立场看问题,创业机会、资源、创业者(团队)是创业实践中同等重要的三个要素。资源是创业活动的载体,是创业企业生存时空的基础和展开形式,也是创业者立身的基础和生成的必要条件。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创业者的独特行为本质上是约束条件下的创业者资源禀赋和资源利用能动行动的外在化表征,创业者的资源禀赋是其具有的客观因素,而创业者对资源的策略性利用则是其主观能动因素。目前,主流创业理论并不能令人信服地阐释创业者策略性地利用资源这种独特的创业行为。近年来,法国结构人类学大师、结构主义哲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神话研究中提出的“修补”(bricolage)概念引起了许多创业学者的兴趣,为解释创业者独特的资源利用行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理论工具。Fisher(2012)不无欣喜地认为,一种异于资源基础观的创业行为研究的新理论正在兴起,并且已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创业新组拼理论溯源 作为一个不断演进和日渐成熟的学术领域,创业研究受益于从许多传统理论和方法论引进的思想,正如Gartner等(1992)所说的那样:从不同学科和视角引入的方法帮助培育了创业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创业理论,创业新组拼理论借鉴了结构人类学中的“修补”概念。这个概念由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和结构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Lévi-Strauss,1966)率先提出,用以揭示一种神话的思维过程。 (一)列维—斯特劳斯和他的学术关怀 列维—斯特劳斯是国际著名人类学家,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1973年当选象征法国学术最高荣誉的法兰西科学院院士,长期站在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学术顶峰。晚年的列维—斯特劳斯更是成了法兰西的国宝级思想大师。2008年11月28日,他百岁生日当天,至少有25个国家为其祝寿,法国总统萨科齐亲自登门贺寿,向他表达了“最诚挚的敬意和全国人民的感谢”。 列维—斯特劳斯生长在一个艺术世家,从小就浸染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之中。他本人喜爱绘画、摄影,善写诗,会作曲,具有鲜明的艺术家和诗人气质,因此被称为“实验室里的诗人”(Wilcken,2012)。少年时代的列维—斯特劳斯喜欢读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能够倒背如流。到了晚年,他甚至说谁想了解他,堂吉诃德就是一把钥匙。1930年代,偶然之中列维—斯特劳斯开始了人类学家的职业生涯。出身、教养、兴趣、爱好和生活的磨练造就了他那丰富的个性。他把艺术与观念、审美与科学、理性与神秘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高度感性但又富有想象力,既是理论家又是诗人,相信文字的力量不只来自于逻辑严谨性,还来自诗性创意和伦理关怀。这些特质贯穿他的学术生涯,渗透在他丰富的学术成就之中。 “二战”期间,作为犹太人的列维—斯特劳斯被迫流亡美国,结识了俄国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从此开始接触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并深受其影响。结构语言学认为,语言由简单的音素构成,但决定词语意义的并不是单个音素,而是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同的音素组合产生不同的语言意义。从研究单个对象转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结构主义的核心。列维—斯特劳斯受此启发,在人类学研究中,不像其他学者那样,把注意力放在研究人类单个元素(如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上,而是独树一帜地研究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力求发现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逻辑结构及其意义。在理论基础上,主要表现为对“无意识结构”的建构,而在方法上则主要表现为以“共时性研究”为主。神话研究是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研究的突出成就之一。在研究原住民神话的过程中,他发现原住民最大的冲动在于认识周围的世界,他们的神话思维(野性思维)具有一种野心,追求完美的解释,认为如果神话解释不了全部,那么就什么都解释不了。然而,外部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总是存在一些既有神话无法解释的现象和事物,因此要对既有神话进行“修补”。列维—斯特劳斯在研究中表达了他主要的学术关怀——用人类思维的“修补术”(bricolage)来表征新神话的创造。在他看来,原住民的神话思维(野性思维)通过大量仔细的观察,凭借直观感官感知对事物进行分类(如植物和动物),把整个世界转化成大量碎片化事物的集合体。不同的碎片化事物之间的关系表示对世界的特定认知,特定认知的汇总形成总体的神话。如若出现新的问题,无法用现存知识(神话)来解释,那么就可能引发对现存知识的修补。修补过程往往基于现存的知识碎片,不拘泥于事物之间的特定联系,而是通过发挥想象力,对知识碎片进行重新整理、分类、排列、组合,以便创造新的知识碎片(神话)。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修补过程,这样才能收到丰富认知手段和认识世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