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道德发展阶段模型多案例探索研究

作者简介:
齐善鸿(1963- ),男,河北沧州人,南开大学商学院,旅游与服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旅游服务管理、国学与企业管理等,E-mail:christ@nankai.edu.cn;邢宝学,张党珠,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 300071)。

原文出处:
管理学报

内容提要:

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出了企业家道德发展四阶段理论,把企业家道德发展划分为道德失范性阶段、道德遵从性阶段、道德资本性阶段和道德皈依性阶段,并构建了企业家道德发展阶段模型。基于此,探讨了企业家道德进化的方略问题。这有助于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家道德,从而指导企业家审视其道德状态,明确其道德修炼方向。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3 年 04 期

字号:

      2002年,美国安然、世通等企业的道德丑闻曝光,企业家道德失范问题一度引起理论界的高度关注。这一道德上的阵痛还没过几年,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全世界又陷入经济危机的阴影,企业家道德失范问题再一次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温家宝总理曾在达沃斯论坛等多处场合呼吁“企业家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可见,对企业家道德问题进行研究已经迫在眉睫。

      通过对理论和现实的双重考查发现,人们大多只是把道德看作一种社会规范而静态地看待。面对道德失范问题时,大多从道德规范的角度进行道德说教和谴责,显得苍白无力。茅于轼[1]曾指出,道德说教之所以苍白无力,就在于缺少理性分析。说教者板着面孔,说出一堆不能自圆其说的主张,叫人觉得滑稽可笑。

      这使得学者不得不反思,是不是对企业家道德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除了从道德规范的角度静态地看待企业家道德之外,还应该如何更理性地看待?通过文献研究和对实践的观察发现,企业家道德具有发展的特性,也就是要经历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如果能够动态地看待企业家道德,帮助企业家正确认识其在不同发展时期的道德特点和行为方式,审视其道德方向是否正确或有价值,给企业家提出一个相对明确的道德修炼方向,指引其前行,那么这样认识企业家道德比道德说教和谴责似乎更具有现实意义。因而,研究企业家道德发展问题是理性认识企业家道德问题的新视角。

      1 文献综述

      ANDERSON等[2]怀着类似的好奇心,基于对国外两位企业家深度访谈的比较案例研究发现:其中一位企业家在最初创业时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利益,对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其口碑较差。后来,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和违背道德的教训的积累,他逐渐意识到违背道德的代价,于是转变自己的道德态度和行为,由原来的非法经营转向守法经营,到最后积极地参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另外一位企业家是汽车修理厂的厂主,他开始经营企业时的道德定位相对较高,定位于培养员工,帮助员工创业,因此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他们通过案例研究认为:企业家道德存在发展的空间,即企业家道德会经历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不同企业家的道德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学者也开始关注企业家道德的发展性问题。徐国平[3]认为,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具备道德追求的能力,道德追求能力的强弱,突出地体现在他所追求的道德境界的高低上。一个道德追求能力较强的企业管理者,会不断对照所属群体及社会的道德层次,寻找道德差距,明确道德追求的层次和目标。陈爱清[4]认为,在战略管理中处于较高道德发展阶段的企业管理者更易于做出符合伦理道德的决策;反之,容易发生道德问题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管理者处于较低的道德发展阶段。季小江[5]在论述企业家自我发展的问题时也谈及了企业家道德发展问题。此外,企业家成长理论也开始研究企业家道德的发展问题,只不过还没有明确地把道德问题当作重点进行系统研究。国内外一些伦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在企业家道德问题频发的社会背景下,分别从各自的角度阐述不同人的道德层次和水平之间的差异,试图解释现实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例如,陈小明[6]将道德划分为两个层次:义务的道德和追求的道德。义务的道德是人必须遵守的底线道德,而追求的道德是道德主体的道德发展追求的目标,即人的道德要经历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然而,企业家道德发展到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或层次,目前研究还没有明确结论。

      从实践的角度看,鲁冠球等一大批企业家直接或间接地指出了企业家经营的道德失范行为;世联地产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劲松认为企业家要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守道德底线;潘石屹则认为一些企业家为了获取利益把慈善做成了商业,变成了一种等价交换,而企业家参加慈善和公益活动应该是自身精神的需要。如果从发展的角度看待企业家的道德,这些内容实际上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企业家道德由低到高发展的不同水平或阶段。这为企业家道德发展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那么企业家道德由低到高究竟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不同的企业家的道德差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构建企业家道德发展阶段模型?这就成了本文的一个焦点问题。

      2 研究方法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开展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的原因是:①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性的探究,它在不脱离现实生活环境的情况下研究当前正在发生的现象,尤其是现象与环境的界限不清且不容易区分的时候,就常使用此类研究[7]。②因为案例研究比较适合研究“如何”以及创建新的理论[8]。一般而言,案例研究分为单一案例和多案例,单一案例一般分为批判性案例、特殊性案例和补充性案例,多案例研究分为单层次多案例研究和多层次多案例研究。本文采取单层次多案例研究,通过探索多个企业家道德发展的特征,对不同企业家道德的发展进行比较,通过多案例研究发现企业家道德发展的内在规律,构建企业家道德发展阶段模型。

      企业家道德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具有时间序列特点,能够找到前后时间跨度中的变化轨迹是案例研究的一个明显优势。在分析企业家道德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本文案例数据的获取方法采用深度访谈方法,因为通过获取文本资料等很难归纳出其发展的过程,而深度访谈法则既可以通过企业家叙述其道德理念变化的过程来追溯其道德发展的历史,了解其道德发展的未来取向等,又可以通过企业家口头描述,相对准确、具体地把握企业家道德发展不同阶段的总体特征。

      要保证基于深度访谈方法的案例研究的科学性,需要考虑访谈环境、访谈伦理以及访谈资料的分析处理等问题。

      (1)相对封闭且具信任感的环境 企业家道德发展问题是一个需要回忆历史的问题,如果访谈环境受干扰过多,会影响受访者对历史的回忆,或者破坏表达的完整性,因而访谈环境要尽可能封闭。道德问题相对敏感,访谈者要给受访者安全感,让受访者感觉访谈者值得信任,因此访谈人员控制在1~2人为宜,否则受访者很可能会回避一些重要的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