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马千里 南京理工大学

原文出处: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4
分类名称:高等教育
复印期号:1996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1]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支生力军,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也是所有青年教师必须去努力实现的目标。本文结合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现状,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现状分析及评价

      1.1989年黑龙江省教委、1991年上海市高教局、1992年江苏省教委、1993年国家教委等对青年教师的现状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得出了共同的结论:青年教师总体上是好的,他们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学工作,思想积极向上,事业心较强,大批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安心本职工作,并在教学、科研岗位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青年教师人数比例有所增加。据某重点理工大学调查,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2%,他们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承担了一门课的全部教学任务;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承担了二门或二门以上课的教学任务;有相当数量的青年教师还承担了科研工作,发表过科研及教改论文。

      青年教师知识面广、思想活跃、学历层次高。据调查,他们中获硕士学位以上者占教师总数的45%。可以说,他们是青年知识分子队伍中的佼佼者。同时,由于他们告别学生时代不久,其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与当代大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使教学工作得以在师生关系的融洽情境中更好地展开。

      他们年轻、富有朝气,其生理和心理正走向成熟阶段。他们大多数人关心的是事业上的发展和成就。“三十而立”的告诫时常在他们脑海中浮现,“立什么”和“怎么”立支配着他们的行动。他们已把青年时期富于幻想的特征同正在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审视,对自己这个“大学教师”的角色认可有比较满意的评价。故他们大多数能把所从事的教学工作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一个基础和起点。他们认识到教学工作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使命,甘当承上启下,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时代的“春蚕”和“蜡烛”。在我国高校正是有许多这样的青年教师,他们乐意做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正在自己的讲台上尽显身手,这正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希望所在。

      2.高校青年教师接受过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训练,接受新事物快,善于探求未知领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在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上一般强于中老年教师。但是,由于大学教师不象中学教师那样,在师范学校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训练,他们大多数缺乏教学理论和技能方面的训练和知识,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知识对一个大学教师成长的重要性。虽然在上岗前学校会安排一定时间的教育学等有关知识的辅导,但总的来说,与他们的专业知识相比,其教学理论和技能是薄弱的。

      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来源大多为本校优秀毕业生,特别是在一些非通用类专业,本专业留校任教的青年教师占到80%以上,有的教研室甚至几代人源于一个祖师爷,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青年教师视野狭窄、教学内容死板,少有带碰撞性、挑战性的观念、论点出现,缺乏活力,使青年教师无法在教学水平上有大的突破。

      教学和科研双肩挑对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是有利的,但两者的关系目前尚不协调。由于利益的驱动,目前不少青年教师看好科研工作。接课题,跑项目,一个成果出来后,能带来职称、住房、奖金及名声上的丰收。而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则抱着应付的态度,不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下功夫。另外,出国热、下海热造成不少优秀青年教师流失,同时也冲击着在任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3.由于种种原因,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没有在我国戴上真正令人羡慕的光环,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回报严重不成比例,工资低、住房差,严重影响着他们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热情,与同龄的其他职业的人相比,甚至与同校从事开发创收的人相比,他们也往往产生不平衡心理。因此,要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首先要解决好这些影响青年教师工作动力和条件的问题。有关部门要对教师工作拿出实际的支持,做到象列宁所说的那样,把“人民教师提高到从来未有过的,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没有也不可能有的崇高的地位。这是用不着证明的真理。为此就必须进行有步骤的、坚持不懈的工作,来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使他们具有真正的符合他们的崇高称号的各方面的素养,而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2]使教师真正成为令人最敬仰的职业之一。

      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脉络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认识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掌握教学的技巧与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发展教学水平,一般来说也离不开人的认识运动的规律,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最后成为卓有成效的大家。本文把教师的教学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来加以叙述。

      第一阶段:以自我为中心

      当青年教师第一次踏上讲台,开始教学生涯时,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据一份调查表明,一位新教师最关心的是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这种关心一方面来自自己当学生时对教师评头论足的记忆,担心这回把自己摆出来,学生会给个不及格的评判;另一方面在登讲台前,老教师曾反复告诫:作为一个新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很重要,第一堂课讲砸了,以后再挽回就很难了。由于过多地关注“自我”的表现反而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怕讲课时闹笑话、犯错误,怕被学生轻视与嘲笑,在紧张的气氛中毫无表情地念着讲稿。课前精心准备的程序完全被打乱,教学效果远没有他们预想的那样成功。他们发现教一门课竟比学一门课更难,“怎么教”便成为这一阶段的最大难点。他们可能拜访老教师,参阅有关教学方法的论著,从中寻求教学经验。他们此时把教学的全部工作理解为“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若要学生学得好,就需教师教得好”,所以就格外注重已为人师的“自我”的表现。他们在付出大量心血之后,所期望的就是学生会有最大的收获,他们感到自己责任重大,就尽力地在塑造、完善自我。这一阶段,是青年教师探索和积累教学经验的阶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