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健康的维度验证与程度计量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兴琼,四川师范大学讲师,四川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原文出处:
南开管理评论

内容提要:

本文结合中国背景,界定了组织健康的内涵及其维度,并设计了包含企业绩效、员工健康和社会效益三个分量表的组织健康测量问卷。调查数据证明,三个分量表都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证明了组织健康三个理论维度的存在。基于组织健康的多层次性,文章认为组织健康是一个合并型多维构念,并通过建立组织健康与三个维度之间的线性函数来测量整体的组织健康,判断组织健康的程度。本研究为后续的组织健康前因后果的系统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09 年 09 期

字号:

      一、研究背景和文献回顾

      企业组织健康(Organizational Health)的正式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是基于员工健康研究而出现的新兴课题。90年代以前,人们潜意识地认为“赚钱的企业就是健康的企业”,组织健康的标志就是财务成功。[1]但不断变动的社会经济环境,给员工造成了巨大压力并影响到员工健康,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服务质量和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等。员工不健康产生的负面效应和员工健康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引起研究人员对“健康型组织”的关注,并促使他们从组织行为学角度开展具有更广泛意义的组织健康研究,[2]意识到组织健康不仅要求有成功的财务(如利润),还要有身心健康的员工队伍。[3]

      Newell强调对“组织健康”的认识必须放在特定的背景中,当作文化或社会模式的表现来看待。[4]随着时代进步、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日俱增等,组织健康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如Nadkarni和Lovey认为组织健康是组织同时高度满足了六个主要标准的整体状态:平衡组织主要目标、创造归属感、最小化熵、创造满意顾客、组织成长与环境和谐;[5]Corbett也明确指出组织健康在于企业领导人理解存在于员工、顾客和股东间的动态关系和平衡;[6]Zwetsloot和Pot认为组织健康与企业社会责任是紧密联系的,健康的组织不仅要有成功的财务,还要有健康的员工和健康的环境。[7]

      从上述回顾可见,组织健康研究已引起国外学者的重视,展开了广泛探讨并形成了阶段性特征。但正是由于组织健康内涵随时代发展和作为社会文化模式反映的特性,增加了组织健康研究的复杂性,使学者们对组织健康的理解出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截至目前,组织健康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定义。由于存在概念的认知分歧,目前的组织健康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而成熟有效的组织健康测量工具的缺乏也限制了定量实证研究的开展。因此,为科学系统地研究组织健康及其前因后果,并为促进组织健康提供可靠建议,结合时代和社会背景提出组织健康概念并开发组织健康测量工具,以验证组织健康的内部结构和测量企业组织健康的程度,就成为系统开展组织健康研究的首要工作。

      二、中国社会背景下企业组织健康的内涵界定

      国内目前尚未广泛兴起对组织健康的正式研究,虽然在中国学术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以“组织健康”或“企业健康”为主题可以搜索,可以搜索到很多文章,却很少有人对“组织健康”概念进行正式定义(时勘对组织健康的定义直接采纳了Miles和Fairman的观点[8])。也有学者提出用“指数”对组织健康进行测量,但含义不明导致对其测量被狭义地限定为“员工健康”。[9]社会经济发展凸显组织健康研究的重要性,也显示出中外学者在此领域的差距和中国展开系统研究的迫切性。

      首先,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三十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企业功不可没。但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下,一些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加速度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很多经济以外的因素,如员工健康、产品质量、社区义务、生态环境等问题,以致各种不利于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不健康因素越积越多,消极后果日益突出,且已经开始影响和阻碍到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员工、顾客、社区、自然等多方利益,实现和谐,促进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企业组织健康内涵的全新诠释。其次,中国企业当前处于竞争激烈、变化快速的全球化市场中,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关税性壁垒的取消,非关税壁垒日益成为国际企业间竞争的重要手段。处于全球供应链上的中国企业,日益受到来自西方等先进国家企业非经济因素要求的限制,如劳工权利、安全与健康、环境保护和社区服务等,这些因素成为中国企业加入全球市场竞争的瓶颈。说明伴随时代进步,中国企业要想健康持续发展,只寻求单纯的经济成功已不可能,组织健康应该包括更多更广的内涵。

      因此,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组织健康研究发展趋势,并结合中国当前社会经济转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我们将组织健康定义为:一个组织能正常有效地开展经营管理并具有持续成长和发展能力的状态,它既注重内部发展能力提升,又能有效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员工身心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效益。[10]这个概念同时兼顾企业、员工和社会三方收益,通过内部发展能力提升和对外部环境适应过程,实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组织健康表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员工身心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企业组织健康的理论维度与测量工具选择

      Hinkin指出,在准确、概括地界定概念后对概念进行操作化时,可以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两种不同取向发展测量条目。[11]其中演绎法适用于研究者通过文献回顾就可以确认理论概念涵盖的范围,研究者可通过对概念的理解,发展或改编现有的测量条目,实现对概念的操作化。

      通过系统地对组织健康研究文献梳理,我们明晰了组织健康概念的演进过程及其内涵,并进行界定。通过定义,我们明确了表征组织健康概念的三个理论维度:企业绩效、员工健康和社会效益,它们表现了组织健康的多层次性。采用演绎法,我们通过对组织健康概念的理解发展或改编现有的测量条目,以进行概念操作化。各维度具体的内涵和测量工具说明如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