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组织的相互作用一直是创新研究的核心问题。技术规定组织状态;而组织状态极大地左右着创新产生的收益,所以企业的组织战略必须适应企业追求的技术类型。确实,整合化组织与整合化产品结构、模块化组织与模块化产品结构的静态适应具有较高的经济合理性。但产品结构交织着从整合化到模块化,又再回归到整合化的演变。文章引入研究技术与组织适应关系的新视角,即产品技术结构(以下简称为“产品结构”)是动态演变的,产品结构的动态演变必然要求从创新产生收益的组织方式也是动态变化的。 一、产品结构与组织结构的基本同构性 产品系统、生产系统背后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系统,通常合作系统的结构(以下简称为“组织结构”)与产品系统、生产系统的结构有同型化倾向,因为这样至少静态的经济合理性会提高。模块化把系统分解为相对独立的构成要素群,整合构成要素群的任务显著简化,界面标准化,开发和生产就不需要复杂的协调。在任务相互依存性低的部分设置频密整合、协调的组织单位是机会成本很高的浪费活动,因为事前设定的界面部分交流不会产生追加的附加价值,交流应该指向规则没有事前设定的、系统的整合化部分。相反,在构成要素间相互依存关系复杂而不能专业化的部分引入分工,就会因缺乏适当地处理相互依存关系所必要的组织能力而无法实现所期望的系统绩效。组织结构是纳入组织内部或横跨组织间的有效处理任务间复杂依存关系的机制。任务间相互依存性高的部分包含在一个组织单元,相互依存性低的部分引入分工,是处理复杂性的有效方法。 1.产品设计结构决定任务结构 Baldwin和Clark(2000)在《设计规则:模块化的力量》中,从产品和设计的微观结构找到把设计变化与组织、市场和产业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关键图谱[1]。设计是产品结构和功能的抽象描述,产品设计将其分解为一些更小的单元,称为设计参数。复杂产品的设计参数常常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依存,限制设计者完成任务的方式。设计参数中的层级关系和相互依存关系可以用设计结构表示。当然,设计结构不能体现所有的相互依存关系,而只能反映设计者知识范围内的相互依存关系,未知的相互依存关系潜伏在设计空间中,成为设计过程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影响设计任务的组织结构。设计结构刻画设计空间中的地形特征,表示参数间的层级关系和相互依存关系;而任务结构刻画一个过程,即一组行为和行为间的协调关系。由产品的物理和逻辑约束所规定的设计结构,会不可避免地深刻影响设计的任务结构。 为使最终设计具有更高价值,必须尽可能在设计结构中认知并处理好层级关系和相互依存关系。在设计过程中,处理参数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方法是将相应的任务连接起来。当这些任务由非常了解相互依存关系的个人执行时,相互依存关系最容易处理。当产品复杂性超过个人的想象力时,设计任务必须分派给不同的人,意味着设计过程必须允许任务执行者相互联系。实际上,有依赖关系的参数设计者之间必须知道这种依赖关系并且相互交流。他们必须交换和共享相关的知识,协调他们的最终参数选择。 总之,设计过程中每个层级关系和相互依存关系都要求任务之间有相应的连接,设计结构和任务结构看上去应该是相同的。因此,为使设计过程在组织中有效进行,任务结构应当是设计结构的“映像”。这个原则就是设计结构与任务结构的“基本同构性”(fundamental isomorphism)。它使产品的微观结构(参数及其物理和逻辑依存性)与任务的微观结构(各项任务及任务间的相应连接)联系起来。 2.互连任务结构与整合化组织 (1)互连任务结构与整合化组织的适应 如果人们尝试按固定顺序执行互连任务,循环的相互依存关系很快会让人们回头重新考虑前面的决策。设计者无法把整个设计分成独立的子设计,必须通过任务的循环和反复寻找有用的参数组合。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和循环的过程是最具创造性的过程,设计者可能发现新的设计空间及价值的新顶峰。但这个过程也可能是低效率的,临时决策可能再三反复,如果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相当大,就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完备设计的解决方案。因此,在确定最优设计的创造性循环和最终解决方案之间需要微妙的平衡。 Henderson和Clark(1990)在论述生产设计和组织结构的关系时,将企业内部组织划分为四个要素:工作团队;交流渠道;信息筛选;解决问题的策略[2]。任务结构和内部组织四要素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特定的任务结构给组织创造了专有的知识模式。对于互连任务结构,工作团队内需要紧密交流和互动,因此人们倾向于在团队内建立和更新知识。相反,团队间的互动则较少而且不怎么重要。因此,人们会觉察不到或忘记跨团队的知识。而且,在执行复杂任务结构组织中工作的人,倾向于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虽然这些策略可能会被记录下来,但更可能成为个人和团队的默会知识。执行任务的人可能明白工作环节中的任务,但相对于整个任务结构来说,他们的知识是专业化、局部和不完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