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际关系治理不同影响因素下策略选择的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
张群洪,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刘震宇,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苏世彬,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厦门 361005)

原文出处: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内容提要:

组织际关系治理是以企业间的竞争合作为基点,以提高组织间关系的治理绩效、保护专用性投入、增强企业核心技术为目的,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而寻找影响组织际关系治理的关键因素,是提高治理绩效的关键所在,是选择治理策略的重要依据。在相关文献基础上,从多视角出发系统总结了影响组织际关系治理的几年关键因素。实践中可行的治理策略有关系治理,正式治理,以及关系治理下的事前联合计划和事后联合解决问题,正式治理下的股权契约治理手段,提出了一种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治理策略选择模型,通过因子分析验证问卷设计的信度和效度,通过结构方程和二元逻辑回归得出不同影响因素的治理策略选择。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09 年 04 期

字号:

      0 引言

      关系治理的概念来源于美国法学家Macneil(1980)[1]提出的关系契约理论。Macneil的观点引起了众多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者的关注,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研究企业间的关系。Heide(1994)[2]认为,关系治理表示了组织积极地进行各种活动管理,涉及结构和过程两个维度的结合,能够完整描述关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Zaheer和Venkatraman(1995)[3]给出了关系治理的一个简单定义:关系治理是指包括重要的关系专用性资产的组织间的一种交易方式,体现在组织间关系的结构和过程中,强调关系治理是一种非正式的交易过程。彭正银(2002)[4]认为,组织际关系治理是正式或非正式的组织或个体,通过经济合约的联结与社会关系的嵌入所构成的以企业或组织间的制度安排为核心的参与者间的关系安排,是环境变化与组织变迁的结构性反映。关系治理是在需求不确定和任务复杂性条件下,自治单元采取相互依赖合作的方式来解决环境适应、协调与保证交易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治理要靠非正式机制,而不是靠权威、官僚规则、标准或法律力量。李维安和孙国强(2004)[5]强调组织际关系治理是保证组织际关系有序运作、对合作伙伴的行为起到制约与调节作用的非正式的宏观行为规范与微观运行规则的综合。其中,宏观层面的机制包括信任、声誉、联合制裁、宏观文化;微观层面的机制包括学习创新、决策协调、激励约束、利益分配等。组织际关系治理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对网络组织中的伙伴关系进行治理,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尽其所能,共同面对问题。企业间建立合作关系的主要动机包括促进相互学习、共同应对市场不确定性、提高竞争能力以及减少外部风险等。

      组织际关系的形成动机、组织际关系治理结构的选择以及组织际治理绩效的评价构成了组织际关系研究的三个主流。组织际关系治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需要识别影响治理绩效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各种因素的治理策略选择。本文从不同理论视角出发,总结出影响关系治理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治理策略选择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倾向于正式治理还是关系治理,关系治理下的事前治理还是事后治理,正式治理下的契约方式还是股权方式。

      1 组织际关系治理的影响因素与策略选择

      很多学者从不同理论视角出发,提出了组织际关系治理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治理策略,如表1所示。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交易过程涉及的投入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以及交易频率是影响交易成本的三个主要因素,而这些因素与人的有限理性、利己机会主义动机共同决定了交易过程的关系治理结构。社会关系理论则认为,组织间的关系除了受机会主义、有限理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外,信任、声誉、承诺、风险、忠诚等也是决定组织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与交易成本最小化的逻辑相反,资源依赖理论则强调资源互补性是决定组织际治理形式的关键因素,强调组织间资源依赖性对治理结构选择的策略性影响,组织竞争优势可建立在组织间资源以及资源特性之上。通信与信息技术视角强调其在组织际关系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成功治理的内在固有属性。组织际信息系统能够提高组织间网络的整体绩效,组织本身的信息化水平以及组织间信息共享程度都是影响关系治理的关键因素。沟通视角认为,组织际沟通是一种关系能力,决定着组织间协调关系的成因和绩效,沟通能力、沟通环境、沟通行为都是影响关系治理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些学者提出,组织间伙伴匹配情况、以前合作经历都会影响组织际的关系治理。

      

      关系治理作为市场和层级两种治理手段的中间形式,是协调组织间关系的一种手段,已经引起学者和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它不是依靠市场价格和行政命令来协调组织之间的关系,而通常是通过合作来实现自身目的。关系治理意味着独立但密切相关的企业可以减少自身的活动范围,而专注于核心能力。在关系治理的合作实现过程中,组织间的联合行动是最主要的实现形式,联合行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事前强调联合计划,在事后强调联合解决问题。联合计划意味着预先确立共同的期望、合作目的、长期计划等,而联合解决问题表示双方建立起信任关系,共同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应付困难。联合计划是积极主动的,联合解决问题是反应式的,等待着问题的出现。正式治理机制是建立在一系列基本规则之上的,包括权威、法律、合约、规划文件和程序等。在现实企业运作中,正式治理机制是通过契约来治理企业间的业务关系,在涉及关键资源或投入专用性很高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选择股权来治理,但这种治理形式成本很高。

      2 研究模型

      在相关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建立了组织际关系治理不同影响因素下策略选择模型,如图1所示,用于识别哪些因素将显著地影响组织际关系治理,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关键影响因素侧重于关系治理机制还是正式治理机制(Model1),在关系治理机制下侧重于事前的联合计划还是事后的联合解决问题(Model2);在正式治理机制下侧重于低层次的契约治理还是侧重于高层次的股权治理(Model3)。本研究不提出假设,而是通过实证系数分析其策略选择。

      

      图1 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治理策略选择模型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问卷设计的方法来获取相关变量的调查数据,问卷中的变量采用李克特7级量表(7-point Likert scale,进行测量。数据收集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现场发放、普通邮件方式、电子邮件方式。调查对象主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相关行业的市场人员或中高层管理人员,发放问卷250份,实际回收182份,有效问卷15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61.7%。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描述如表2,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