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企业核心竞争力即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而对它的识别是企业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前提。Prahalad和Barney提出了以文字描述法来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1,2],该方法用文字描述了认识核心竞争力的大致思路,用词抽象,层次性、系统性较差,缺乏可操作性。Compell和Goold提出的技能树法[3]有利于人们掌握核心能力的细节,且有较强的直观性、层次性,但对各元素的重要性程度的差异、核心能力源于何处等考虑得不够。Gallon、Klein将核心竞争力分为基础能力、关键能力、核心竞争力3个层次,提出了层次分析法[4,5]。我国学者魏江以核心能力的本质和性质作为评判标准,提出了核心能力的模糊识别模型[6]。总的来看,目前的识别方法普遍侧重于判断企业竞争能力是不是核心竞争力,尚不能对其作出详细而全面的分析,以指导企业管理者有效地进行核心竞争力管理与提升。针对以上不足,本文在Prahalad、魏江等[7-9]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法,构造核心竞争力立体识别与提升模型,并对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行业进行实证研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验证。 1 企业核心竞争力立体识别与提升模型 1.1 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的指标体系 识别核心竞争力应以其性质和特征为立足点,如果识别对象与这些特征的吻合程度好,就可以初步认定其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6]。本文以层次性、系统性、合理有效性、数据可获性为基本原则,结合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特点,采用频度统计、理论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设置、筛选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分析,选择内涵丰富又相对独立的指标构成具体的指标体系(见表1)。①价值性指标X[,1]。核心竞争力应当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来源,只有这样,核心竞争力的存在才有其经济现实意义。②延展性指标X[,2]。核心竞争力应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横向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可在相关领域衍生出许多有竞争力的技术或产品,从而带来规模优势;纵向看,核心竞争力能够沿着价值链扩展到各个节点。③异质性指标Y[,1]。核心竞争力应具有领先或差异化的特征,它内在地反映于企业战略性资源的异质性,外在地表现为产品属性的异质性。④刚性指标Y[,2]。核心竞争力是长期经营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⑤缄默性指标Y[,3]。核心竞争力所蕴涵的各项特征,其内容太多,难以用语言来形象清晰地描述,这决定了它的不可复制性和不可交易性。⑥财务定量绩效评价方面,参考了财政部《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针对性地选取盈利性Z[,1]、偿债能力Z[,2]、成长性Z[,3]作为核心评价指标。 表1 企业核心竞争力立体识别与提升模型指标体系
在以上各二级指标中,因为价值性和延展性较异质性、刚性和缄默性更容易被企业发现和认识,所以将其归入“隐性绩效”,其余的财务指标归入“财务定量绩效”。整个识别体系分为3个层次和3个维度。这样做既有利于降低识别工作的复杂性,又有利于对核心竞争力进行立体直观地识别与提升。 1.2 模型的建立 为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出有效的识别与提升,本文从系统的角度,将以上3方面的绩效分别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的3个维度,建立一个核心竞争力立体识别与提升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核心竞争力立体识别与提升模型 该模型中,X轴、Y轴、Z轴分别表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显性绩效”、“隐性绩效”和“财务定量绩效”的识别。采用定量分析计算和专家打分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级指标的值。模型中,设原点值为0,各轴最大值为1,点M(1,1,1)称为理想点,是识别的理想结果。 核心竞争力的模糊性使其很难被识别[6]。如果综合识别的结果在0.7以上,则可以说已有较大把握确认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属性;如果识别的结果在0.4以下,则认为已有较大把握确认其并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因此,我们以各坐标轴的0.4和0.7为界,将各维度的识别结果划分为3个等级,相应的识别空间就被分成了27个空间区域。这些空间区域又可分为4类:理想点M所在的区域Ⅰ称为“核心竞争力空间”,表示3个维度的识别结果都有较高把握认为其符合核心竞争力的属性;区域Ⅱ表示有两个维度的识别结果位于0.7以上,一个位于0.4以上0.7以下,称之为“亚核心竞争力空间”,表明通过针对性的提升,有可能成为企业新阶核心竞争力;最近原点的区域Ⅳ称为“瘦狗空间”,表示3个维度的识别结果都很差;其余空间区域称为“一般能力空间”。具体步骤如下:
再采用相同的算子,可得显性与隐性绩效的识别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