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作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国有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十多年来走出了一条不同凡响的辉煌的道路,它之所以能达到今天的高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与传统体制下的管理模式诀别。宝钢因此成为我国国有企业中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典型而声名远播。宝钢的管理作为宝钢经验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而成为我国企业界、经济界和理论界的共同财富。 宝钢从开始建设的那一天起,就是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同步发展的。十几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走着一条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转变的道路,与此同时,宝钢也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的管理模式。宝钢人始终认为,管理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因此宝钢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抓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果。宝钢的这套管理模式统分结合,精干高效,兼收并取,博采众长,既有直接从国外引进的管理经验,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是非常值得全国的国有大中企业学习和借鉴的。 一、企业不办社会——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不是自然经济中的庄园 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本是一种专业化的、以赢利为目标的经济组织,因此,它的存在本身就体现着一种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这与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庄园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我们知道,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庄园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经济组织,在庄园里面,一应俱全,自成一个小社会,因此,它体现了社会分工的不发达状态。而从经济效率方面来比较,企业和庄园的差别是毋庸细说的,形象地说,即是喷气式飞机、火箭与牛车、马车的差别。 然而,我国旧体制下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却表现出许多“庄园”的特点,职工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都必须由企业自身解决,有的企业甚至办起了殡仪馆,什么幼儿园、学校、医院、商店那就更是必有的了,活脱脱一个“庄园”的形象,这样的企业,其效率当然可想而知,是绝对不能与国际上的先进企业相比肩的。 宝钢董事长黎明同志在作报告和聊天时,经常讲这样一个故事: “那是在十多年前。德国最大的钢铁设备制造商——迪马克公司总裁来我国一家钢厂参观。看到我们完全依靠自力更生搞起来的这座钢铁厂,看到我们那么多的国产设备,这位总裁表示钦佩。没想到,车开上马路,不知哪儿跑来了一群猪,把车给拦路堵死。我们只好停下让那群牲口摇摇摆摆地过马路。当时尴尬地呀,只差没打个地洞钻进去。德国专家打圆场说没关系,德国人认为猪是吉祥之物,你不必介意。但是谁能想到,车没开几步,半路里又杀出一群鸭子。我们全哑口无言。” “当时钢厂条件差,家属就住在厂区内,到处是小院杂屋,养鸡养猪还养狗,工农结合,城乡混杂,难道这就是中国企业的特色?!” “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树立一个理想:净化生产区,一定要和小生产式的大杂院彻底告别。” 这个故事对宝钢人影响很大,宝钢人深深认识到,我们过去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办企业方法,实在是一种自然经济、小生产的遗留或惯性,用这种方法办的企业,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本来也“五脏俱全”宝钢开始与企业办社会的时代告别,凡能通过专业化社会协作去办的事,公司内坚决不搞,由社会去办。设备检修,由承担宝钢建设的4个冶建公司负责:备件供应, 由国内67家机构制造厂和科研单位组成的“宝钢备件研制中心”为主承担:一些辅助性工作,如转炉渣处理、高炉渣处理、废钢堆场等转由协作单位承包:职工医院、中小学校等由地方去办,公司给予一定的资助和支持。社会暂时办不了的,如职工食堂、浴室、单身宿舍、通勤、绿化等,成立与主生产线分离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开发总公司承担,由这个单位对全公司的生活、生产服务实行专业化管理。 在科研方面,充分利用技术开发资金开展社会技术协作。为跟踪发展世界冶金新技术,加快企业的技术进步,宝钢尝试走社会科技协作、联合攻关的道路,用技术开发资金向社会募智。公司与全国各高校、院所签订116项重大科研课题协作研究、攻关协议。 已开发成功的高炉炉身测厚技术、复吹供气元件的研制等高新技术,都是宝钢与院校科技大协作的结晶。 现在的宝钢已经实现了黎明同志“净化生产区”的理想。一条长长的护厂河把工厂与附近的社区隔离开来,从而实行了厂区封闭,厂区内除了厕所,不允许有任何生活和娱乐设施。进了厂区,绝不允许打牌、下棋、看书、看报,不允许干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任何事情。 企业不办社会,这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宝钢在这方面的所作所为,应当说只是把企业办得更像企业。然而在我们这个有着这么多年把企业办成“庄园”的历史传统的国度里,要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地不易。宝钢是先行者,也是成功者。人们进入宝钢厂区,一种崭新的企业形象立刻映入眼帘,这印象是深刻难忘的,因为它与我们过去所习见的“庄园”式的企业形象截然不同。 应当说,这种形象才是值得我国数十万企业仿效的榜样,它充分体现着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有的特点,也为对企业进行集中管理创造了条件。 二、集中一贯管理体制——企业高效运转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