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愈来愈突出。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好这个问题。下面就工业企业管理和环保问题的关系谈点个人认识。 一 在工厂的企业管理工作中,深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主动地把“防污”和“环保”作为管理的一项具体内容,制定有关目标、方针和规定有关“责、权、利”的要求。抓的主要就是“产、供、销、人、财、物、信息”等有指标有计划的“硬任务”。在企业管理的教学中,同样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缺少“防污”、“环保”内容。统览我国出版的各种企业管理教材,其基本内容均可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广义的生产管理(包括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和各项专业管理:质量、技术、设备、物资……),一部分是经营管理(包括企业经营的预测、决策及市场营销等),其中都没有企业“防污”和“环保”的内容。就是最具权威性的《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袁宝华主编)中,关于企业内外方方面面的内容均涉及到了,却独独没有“防污”和“环保”的内容。是否像有些人说的“环保”问题不属工业企业管理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至少,有以下两点可以证明。 第一,在同样具有权威性的哈佛管理丛书之一的《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有一章“社会的责任”里就专门提到了“环保”问题。文中指出:“企业透过活泼的经济活动,创造了经济价值与富有,……在此意义下,企业堪称已达成了经济责任。但是另一方面,企业之积极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各种破坏自然环境之公害或社会问题,使人们想到经济的繁荣究竟有多少意义。”因此,“经营者之最大困扰在于如何生产能够兼顾消费者之需求、社会之影响及企业之利益的产品或服务”。为此“现代企业经营者必然努力去调查企业利益与消费者或社会需求及社会长期效益”。要求“企业要采取新的事业概念,即社会事业概念”。而“社会事业概念下的制品应为社会制品,而不是经济的制品。因此,该制品不仅不应由于生产而带来外界之不经济,同时,要不受到企业与社会共有的威胁。是故,要从原材料阶段,由生产、配销、消费而至再生的阶段,在事前就要评价其影响。可见,企业不仅要以符合消费者之需求或利益机会之存在等单纯的理由来制造产品,而是无论在时间与空间还具有外延的扩大,要达成社会价值制造者之机能。”我认为这段文中突出了三点:一是现代化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是处理好企业利益和消费者需求及社会利益三者的关系,找出这三方面结合的最佳点。二是明确了现代化工业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具备“社会事业概念”,不是制造“经济制品”,而是要生产“社会制品”。三是企业考虑社会问题(包括环保内容)要贯彻到管理的全过程,从原料阶段直到再生阶段,并事前就做出评价。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们要求在企业的有关报表中明确规定和反映出环保方面的内容。例如以下两表: 表Ⅰ ××企业社会经济报告书(×年×月×日—×年×月×日) Ⅰ.人的关系(略) Ⅱ.环境关系: A.改善费用:1.美化公有垃圾堆积物 2.烟污染控制装置费 3.消除废弃物之费用 B.扣减损失费用:1.绿化矿地所需费用 2.净化河川估计费用 C.本期净改善费用 Ⅲ.制品关系(略) 表Ⅱ ××企业社会报告书(×年×月×日—×年×月×日) ……(略) 其他支付: 1.环境破坏:1)地形破坏;2)空气污染;3)水质污染; 4)噪音;5)废弃物;6)景色破坏;7)其他环境破坏; 2.公共服务之利用 3.…… ……(略) 以上说明“环保”问题完全属于工业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第二,从当前现实看,不能不承认工业生产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城市中的现代化工业生产和农村中的乡镇企业生产,直接造成了对环境的三大污染:一是大气污染。根据环境监视报告,我国大气悬浮颗粒物的年平均值,所有北方城市都严重超标,80%的南方城市也超标。二是水资源污染,包括地下水污染。据58个城市1985年地表水监视数据分析,超标的占75%。三是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污染。据统计全国每年排出的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等共约4.87亿吨。特别是近些年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因缺乏正确规划和引导,生产许多污染环境的产品,如炼焦、农药、造纸等,使工业污染迅速向农村蔓延。如果城市污染尚可集中处理的话,那么广大农村的大面积分散的区域污染,治理起来就困难得多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这些情况,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天天有报道,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据预测,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到本世纪末,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事实胜于雄辩,这一切说明了工业企业管理中“环保”内容的存在及其重要性是客观事实。 综上所述,环保问题应是工业企业管理的题中之义。所以,加强工业企业管理实际工作和增强工企管理教学中“防污”、“环保”的内容是符合形势发展客观要求的,是必须引起理论界和工业企业管理实际工作者高度重视并及早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 二 为什么我们在工业企业管理实践和教学中忽略了“防污”、“环保”问题呢?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观上的,一是主观上的。客观上看,又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总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多年来处于农业大国地位,工业发展较慢,加上地大物博,所以不像经济发达国家那样,由于工业生产迅猛发展而带来明显的环境问题。一般来说,人们在工业化初期,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很难一开始就有充分的认识。随着现代工业生产力的发展,环境污染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积累和暴露的过程,相应地人们对它的危害性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在人们有了充分认识之后,才可能积极采取必要措施,防治污染,保护环境。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旧体制下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国有企业的一切活动,直接由政府支配,企业无自主权,所以环保问题当然也只有由国家考虑,企业管理中自然就没有这项内容。教学中亦是如此。我们在宏观“国民经济管理”和中观的“工业经济管理”中都提到了环保问题,唯独在微观的企业管理中没有了这个内容。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工业生产的规模速度空前提高,使环保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企业进入市场有了自主权,在利益的驱动下,出现了前面所说的不考虑社会利益的“经济制品”的生产导向。所以近些年来,工业生产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明显和严重,从而向我们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在考虑宏观的同时如何强调微观上加强工业企业管理中环保内容的新问题。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既要改变“企业办社会”(办学校、医院等)的状况,减少企业旧观念下的“社会职能”,又要从新的观念上(如生产“社会制品”、环境意识、社会效益等观念)加强企业的“社会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