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任务是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去取得最好的效益。而任何资源的开发利用都离不开与时间的结合(实际上时间本身也就是一种资源),所以,时间管理自然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予以重视。 那么,企业怎样才能做好时间管理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注意最佳时间即时机的选择 一般而言,时间不同,人、财、物、气候、环境以及其它做事的条件都会不同。因此,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最佳时间即时机的选择问题。如在面条产品的市场营销中,日本专家发现,每年的七、八两个月,因为气温最高,面条的销量也最大,而每年的一、二两个月,因为气温低,则往往出现平销或滞销,销量只有七、八月份的三、四分之一。如果七、八两个月的时机把握不好,就会明显地影响到一年的业绩。又如在设备管理方面,企业为了增加效益,总是将设备大修的时间选择在产品销售的淡季等等。所以,一个企业能否树立起时机观念,并运用到各项专业管理中去,实质上是一个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时间选择的过与不及,都只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 二、要尽量地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一)要注意有计划地安排和使用时间。如在大型的项目工程中,可以运用网络分析技术(又叫计划评审法)来控制工程进度,从而以最少的时间和资源消耗去完成预期的目标。 (二)在安排适当的娱乐、休息时间外,要尽量提高生产性时间的比例。 (三)将零散的时间集中成大段的时间。因为,有些工作量较大,技术难度复杂的项目往往需要一段比较充分的并且是不间断的时间才能完成。 (四)发扬见缝插针的精神,将零散时间利用起来做一些准备性的、辅助性的工作。 (五)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减少生产时间(一般包括劳动者工作时间、劳动者休息和劳动对象受自然力作用的劳动中断时间、以及原料、材料、燃料等必要的贮备时间)与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差距,提高时间利用率。如在以农产品作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企业中,就会时常因为生产时间与劳动者工作时间之间的差距而造成部分时间的待工、停工等。一般而言,加工的工艺、技术水平越低,两者的差距就越大,损失的时间也越多。 三、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益含量 所谓单位时间内的效益含量,是指企业在既定的单位时间内,所产出的最大效益。显而易见,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不同的人、财、物,即在不同的条件下在同一个时间内所产出的效益也是不同的。提高效益含量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有: (一)要将时间花在对企业(包括企业管理者)贡献最大的那些活动上。如作为企业来说,就要尽量使产品更新换代,提高附加值。作为企业领导者来说,就要对手头的工作分清轻重缓急,并排好次序,然后将时间首先用于处理最重要的工作上。 (二)要尽量提高职工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熟练程度。很显然,一个老练的职工能比一个生疏的学徒工在同一个时间内干更多的事。 (三)通过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如:通过将计算机用于工程制图,生产效率一般可以提高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时间管理主要地可认为是一门软科学,它不仅有技术的一面,还有经济的一面,人文的一面。如在企业管理中,就会时常碰到在节约物质和节约时间以及在节约时间和节约费用等二者之间的选择问题。而这些问题却往往没有明显的、统一的结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考虑技术、经济等因素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有时更重要的还要看管理者的价值观、智慧和勇气。如有些人看待时间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而有些人则是“用海绵里挤水”的办法来获取时间进行学习和工作;有些人只重视物质和财富的节约,却无视时间的浪费,而有些人则宁愿多付费用而节约时间。可见,企管人员在实施时间管理时,还必须综合运用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生理的和心理的等诸学科知识,才能有创造性地做好企业的时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