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作为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发展中国家获得了普遍发展。从战后至8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的国有企业始终保持着增长态势。但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中国家的国有企业几乎都面临着如何生存与发展的共同挑战,许多发展中国家重新调整了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对国有企业规模和结构进行改革,为国有企业正常发展创造适宜的经济环境。我国目前正在对国有经济进行重组和改造,借鉴发展中国家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对于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推进和建立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二战以后,在政治上获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为摆脱贫困和落后状态,改变其在国际经济和政治关系中所处的不平等地位,一般都制定和实施了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即由国家直接出面办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和电力、煤气、自来水供应等公用事业;并在大型制造业、采掘业等基础工业,金融与保险业,甚至在轻工业和服务行业中也建立了国有企业。70年代初,国有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平均为7%,70年代末上升为10%,到80 年代上半期进一步升至15%,个别国家则高达30—40%。 由于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国,其工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似乎并不高。但如果考察一下国有企业在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和投资的部门结构,就可以看出它在整个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例如,80年代中期,赞比亚国有企业的投资在投资总额中的比重高达78%;委内瑞拉国有企业在投资总额中占50%;印度国有企业在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为47%,并控制了石油业、煤炭业、电子业等几乎所有最重要的工业部门。巴西曾被称之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式的市场经济国家,但实际上它的国有经济部门一直在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居主导地位。采矿、铁路与近海运输、钢铁、石油化工、公用事业、通讯联络等行业都由国有部门控制经营。中央政府还全部或部分掌管着近200 个大中型企业,各州和市也掌管着400多个生产企业。据估计,现有投资的70 %属于受国家指导的经济部门,35%掌握在国家手里。此外,巴西100 家最大的公司中,有2/3是国有企业,它们从70 年代初以来一直左右着巴西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新加坡自1965年取得政治独立后,为加速工业化进程,积极扶植国有经济的发展。到1992年,新加坡国有经济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据世界银行最近出版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在过去的15年中,尽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推行了私有化政策和措施,但国有企业仍然在整个国家的GDP、就业与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1〕。 战后以来,发展中国家通过建立和发展国有经济部门,提高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减少了对外国资本的依附,发展了独立的民族工业。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国有经济部门在保障就业和投资,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等方面,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的诸多弊端也不断地显露出来。过去那些依靠封闭市场、政府保护和财政补贴发展起来的国有企业,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生存环境。因此,对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进行改造和调整已经成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施新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面临的共同困境与调整目标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目前经营机制运行良好或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调控作用的国有企业不乏其例。例如,新加坡国有电信公司和航空公司都是经营效益较好的企业,在1992年亚洲盈利最佳公司中分别排名第18位和第24位。但是一般说来,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普遍低于民间企业,其主要表现是,经营不善,效率低下,亏损严重,生存条件恶化。究其原因,除了国有企业由于其特有的自然属性和特殊的社会、经济职能等因素影响外,各国国有企业都陷入了其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相矛盾的困境。 首先,许多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过高,囊括的范围过广,生产效率普遍低下,甚至严重亏损,成为国家沉重的财政负担。据世界银行有关资料统计,埃及国有非金融公司的赤字占GDP的比重从70 年代初的1%上升到1991年的4%,占政府财政赤字的25%〔2〕;1991 年,土耳其国有企业的负债率已占GNP的7.4%,在土耳其最大500 家工业公司中,国有企业的平均效益只相当于私营企业的一半〔3〕; 在印度的国有企业中,有40%的国有企业是亏损经营;1989年,阿根廷国有企业的亏损额占当年GDP的9%,其负债额占全部公共债务的50 %〔4〕;1993年巴西国有企业因浪费、低效益和经营不善造成的损失达50亿美元〔5〕。 国有企业的这种经营状况给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副作用,国家财政每年需为国有企业提供大量补贴,使政府不堪重负。进入90年代,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开放,长期由政府扶植和保护的国有企业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已经很难维继下去,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势在必行。 其次,国有企业担负过重的社会职能和公共利益,使其自身的经营机制难以按照市场竞争原则运行。如前所述,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为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经济政策服务的,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和维护公共目标的重要工具。这就使国有企业无法将其谋求盈利的目标置于首位,亦即商业利益要服从公共利益。但各国政府一般都要求国有企业要兼顾社会职能、公共利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这种双重目标的内在矛盾和冲突,往往使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难以按照市场竞争原则运行。过多的社会职能和公共目标往往也就成为企业经营者推脱经营不善的托词,而且造成考核企业实绩的困难。更严重的是导致企业预算约束的软化和国家财政补贴包袱过重,结果陷入国家保护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依赖财政补贴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