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五”

——企业发展的五个必要条件

作 者:

作者简介:
于光远,著名经济学家

原文出处:
中外管理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全非常高兴有机会第二次参加《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这次我想讲这么个题目,叫做“一二三四五”。我认为这是搞好企业的五个必要条件。

      先讲一、二、三

      一是企业要有一流产品、一流服务、一流绩效、一流经营、一流管理。

      二是二表高手、二表人才。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爱表现,人爱表扬。一个人,一个企业不爱表现不爱表扬的不多。自己的工作绩效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表彰。企业要把自己的形象树立起来,这也是一门学问。不会宣传是搞不好企业的。

      三是三大需求(求生存、求享受、求发展)。

      人的一生首先是求生存,要活着、健康地活着;第二是求享受,光活着还不够,还需要享受。马克思、恩格斯说,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在非经济危机时期,他们也要求一部分享受,当经济危机来临,享受就说不上了。人不能仅仅满足于活着、健康地活着;第三是求发展,每个人都需要表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一个人光是讲吃喝玩乐是不好的。但恩格斯也讲过,不要怕讲享受。我们许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如生产钢材不能吃,但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再讲四句话

      四是我在几次会上讲过的这样四句话:“现代社会进步的基础是企业,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改革,改革深化的方向是自主,自主经营的依靠是文化。”

      其中第三句话,我作了这样一个解释,这里说的自主,包括企业应有较多的自主权。一个企业在没有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力、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处于无所作为的状况之下,这个企业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搞好的。但是我的意思不只是说政府要给企业自主权和企业要向政府争自主权,我想强调的是企业还要积极自主地行动。

      企业要分清两件事

      我一向把某个实践主体——其中当然包括企业——做的事,分做两类:一类是建议性的,对这种事企业的自主行为只限于提出建议,下面的事情就要看别人接受不接受你的建议了。因此这件事办得成办不成不取决于企业,决定性的步骤要由别人来做。你没有办成这件事的权力,也没有办成这件事的钱。事实证明,但它对你企业的影响,绝不可忽视。

      还有一类是有自主能动性的,那就是做不做这件事,完全在你权力范围之内的,完全由你自己决定。我写过一篇超短文,题目的《知意总力量之所及》,并且请篆刻家刻了八个字的印章。这八个字的意思还包括即使属于你权力范围内的,因而可以作主的行为,要办成,收到好的效果,也不那么容易,还要考虑“客观条件是否具备”这一条,懂得自己意志的力量究竟达到达不到。但是具有自主能动性的事情也不一定就能做好,因为本来可以自主行动的事常常自己忽视采取行动,从而失去了时间,失去了有利的机会。甚至给自己“制造”了巨大困难。

      新华社记者刘公武、何冬雷报道说,“记者调查发现,搞活国有工业的决窍,在于政府率先转换职能,给企业自主权。放水养鱼,藏富企业,给企业以‘自主钱’。权钱合一,企业也就如鱼得水了。”这话很好,说到适处。有些地方采用企业承包制,把上交国家一头包死,把新增利润的70%留给企业,几年不变,效果不错。

      改革方向是自主

      我觉得“改革深化的方向是自主”。自主需要自主钱这个提法很好。我强调“改革深化的方向是自主”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当前有一种议论,仿佛改革深化的方向不是自主而是加强对它的管理。因此我说的“自主”包括“自主权”,也包括企业敢于自主行动。加上你们强调的使他们有的“自主钱”,自主的概念就更完整了。

      要重视自主意识的作用

      我与朱厚泽同志谈起自主的概念,他说最好加一个“自主意识”。毕竟是前中央宣传部长,特别重视意识的作用,我认为很好。因此我加了“自主钱”,又加上“自主意识”,使之更加完整。

      对企业或事业部门来说,我排了一个四自主的次序:在国家统一规划与政策指引下,企业要有自主权、自主钱、自主意识、自主行动。

      企业文化的五个层次

      五是企业文化的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20年代初从美国日本发展起来的管理的理念。它和我国儒家思想、孙子兵法的“道”是相似的。在特定的企业范畴内,一个成功企业都能形成和保持一种反映其独特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这就是企业文化。过去我们的企业也搞过。对于企业文化这个概念,我们现在赋予了新的内容,而且有所发展。我这个人有个自己的行为准则:我不使用没有经过我自己批判过的语言。一个新词出来以后,我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考虑用还是不用。接受一个名词就等于接受一个观点,我不能盲目地去接受。对一个新名词我要消化消化,然后决定取舍。比如,说我国经济改革是泡沫经济,我就不接受。我们搞经济改革有经济泡沫,但不等于泡沫经济。就象啤酒有泡沫,不能说是泡沫啤酒一样,而且如果没有泡沫也不成为啤酒,没有泡沫的啤酒也不是好啤酒。我国的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它发展很快反映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现实,所以对它使用泡沫经济这个词很不合适,我不同意。而日本的股票、期货、房地产等反映经济景气的市场价格不切实际地高涨,给人们造成经济似乎很繁荣的假象,称之为“泡沫经济”,人们好理解。但把我国房地产这样大的行业的发展现状,也说成是“泡沫经济”,人们就不好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如日本东京、香港、新加坡等哪一个不是依靠发展支柱产业发展起来的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