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几个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郭振英,国务院研究室

原文出处:
管理世界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搞好大中型企业,壮大国有经济,必须把改革同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使理顺生产关系同发展生产力相辅相承,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为企业改革提供更好的条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路子,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到本世纪末,使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

      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围绕企业改革这个中心来进行,已经改变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格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国民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

      加快企业改革步伐。 我国企业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 )1978~1984年,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放权让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具体做法是实行利润留成,工业经济责任制和两步利改税。(2)1984~1992年初,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明确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体做法是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大多数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少部分企业实行租赁制和股份制试点。(3 )1992年初以来,逐步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企业改革由过去的减税让利为主要手段,进入了以企业制度创新、配套改革为特征的新阶段。从总体上看,企业改革取得了不少进展,活力有所增强,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1992年以来,国有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2 %,如果加上股份制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城乡联营中国家的股份,速度会更高。但是,我们也看到,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还没有实质性地突破,仍有一些国有企业缺乏活力,生产经营困难。长此下去,不仅会把本来可以挽救的一批企业拖垮,而且也会把银行拖垮,使国家财政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在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宏观调控体系的同时,必须把工业重点转到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上来,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形成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这既是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坚持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企业改革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要实现与市场经济相衔接,是一项开拓性任务。前不久,江泽民总书记发表的文章和李鹏总理近一个时期的讲话,对进一步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提出了重要意见。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任务,积极推进,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状况。要把握好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一是充分认识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不仅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同时,十四大系统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和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些都为我们继续搞好国有企业增强了决心和信心。二是全面准确地理解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四句话是一个统一整体,缺一不可,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要大胆试,大胆闯,并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使改革不断深入。三是发展壮大公有经济,通过改革,增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保持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四是把深化企业改革同促进发展结合起来,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五是抓好各项配套改革,重点要解决好政企不分,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企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六是深化企业改革,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并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现在,企业改革的思路逐步理清,目标已经明确;同时,在非国有经济有很大发展的情况下,国有经济在总量上仍保持着优势,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这些,为我们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物质条件。

      二、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搞好大中型企业

      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大不相同,要实行分类指导,国家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主要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以及金融财政等宏观调控手段。近期要集中力量抓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其他企业要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力求在重点和难点上取得突破。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当前,国有资产分布在各行各业,一些不必国家经营的行业或企业占用着大量资产,这是利用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优化国有资产分布结构、企业组织结构、资产负债结构,壮大国有经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连结和带动一批企业的改组和发展,形成发展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作用。进一步加大兼并、破产力度,鼓励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且扭亏无望的企业,有的依法直接破产,有的先停产整顿。在企业重组过程中,要多兼并,少破产,并做好职工的安置。现在,国家正在研究抓好100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工作,它主要涉及工业企业,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中的重点企业,还有少量的交通企业和流通企业。就这些工业企业看,无论是资产总额,还是销售收入,上交利税都超过全国工业的50%,也就是说在全部工业中占了大头。搞好了这些企业,也就掌握住了国民经济的命脉, 就可以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对这1000户企业,既要扶持,更要使它们落实企业自主权,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活力,走集团化经营的路子,提高竞争能力,走向市场,不能走过去“包”、“保”的老路。

      第二,努力实现制度创新。计划经济下的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下的公司制度有着很大的不同。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着眼制度创新,使企业按照《公司法》的要求,逐步建立公司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一些重大问题。一是债务责任问题。公司应成为法人实体,对自己的债务负完全责任,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二是职工与公司的关系问题。职工与公司是契约关系,不对职工就业承担无限责任,企业在交纳为职工提供的各种费用之后,不再包揽职工的就业、福利、社会保障等。三是资产流动的机制问题。大多数国有公司要形成多元产权结构,使资本的注入和出资者的更换增减,能够顺利进行。四是融资渠道的问题。准许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开辟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来源。五是公司的约束机制问题。要在公司内部形成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互相激励、互相制衡的关系,使各自的行为得到约束,利益得到保障。现在,国务院确定的100 家以及各地选择的一批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正在进行,创造出不少好经验。有的将组建为企业集团,有的将改为有限责任公司,有的将改为股份有限公司,有的将被优势企业兼并。通过试点,可确立投资主体,使资产负债率下降,富余人员也可分流出去。要开阔思路,大胆试验,勇于探索,为面上改革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