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薪酬与企业业绩互动效应的实证检验

作者简介:
刘斌,刘星,李世新,何顺文,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400044 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院

原文出处:
会计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利用逐步回归和路径分析方法,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CEO 薪酬的激励制约机制和激励制约效果。结果发现:(1)决定CEO薪酬增长的因素主要是营业利润率变动,决定CEO 薪酬下降的因素则主要是总资产净利率变动,这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的CEO 薪酬层面已体现了一定的激励制约机制;(2)增加CEO薪酬对提高企业的规模和股东财富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降低CEO薪酬却不仅不能提高企业规模和股东财富, 反而会对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不仅说明CEO薪酬也具有“工资刚性”特征,而且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CEO薪酬也仅有单方面的激励效果, 而没有预期的制约效果;(3)无论是增加或降低CEO薪酬,CEO 均不存在盈余管理或利润操纵的机会主义行为,这表明CEO 进行盈余管理或利润操纵的动机不应该是为了增加其公开性薪酬,而应该是居于除公开性薪酬以外的其他目的。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3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引言

      将CEO 薪酬和企业业绩相联系是西方企业管理体现激励制约机制和解决代理问题的一种通行做法。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一大批经济学人对此进行了长达八十余年的深入研究。从研究内容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CEO薪酬的决定因素(Ciscel,1974; Culpan,Murti and Culpan,1992),(2)CEO薪酬与企业业绩、股东财富之间的关系(Bentson,1985; Smith and Watts,1992; Sigler and Haley,1995),(3)CEO的薪酬奖励形式(Jensen and Murphy,1990),(4)CEO薪酬的数量标准(Crystal,1992);从研究方法看,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一般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大部分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在CEO薪酬与企业业绩的关系问题研究上, 研究企业业绩变动影响CEO薪酬变动的多,研究CEO薪酬变动影响企业业绩变动的少;采用绝对指标的多,采用相对指标的少;研究数据取自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多(如Fortune 500),取自发展中国家的少。大部分研究认为CEO薪酬与企业业绩相关(Bentson,1985; Smith and Watts,1992; Sigler and Haley,1995),但也有少部分研究认为两者不相关(Hirschey and Pappas,1981; Carroll and Ciscel,1982)。

      二、研究假设

      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并逐年扩大上市范围和上市数量,以期找出一条能理顺产权关系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路子,并建立一种终极所有权有保障、法人财产能落实、政企分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CEO持股比例很小, 因而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代理人)均未将股东(委托人)利益最大化作为自身的经营目标,企业代理问题较为严重(Chan,1994)。为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较为严重的代理问题,建立激励有据、制约有效的上市公司CEO薪酬机制,必须首先弄清我国上市公司CEO薪酬(注:由于CEO的隐性收入不仅不具有激励、制约作用,反而会进一步加剧股东和CEO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是代理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故本文不探讨CEO的隐性收入问题, 只探讨CEO的公开性薪酬。)的激励制约作用现状和实际效果。

      为了检验我国上市公司CEO薪酬与企业业绩的互动效应,本文特提出下面两个基本假设:

      H[,1]:CEO本年薪酬变动与上市公司上年业绩变动有关(注:上市公司CEO 因当年公司业绩增长而得到的奖励和因当年公司业绩下降而承担的惩罚一般要在第二年才兑现,故反映在第二年的会计账上。)(Wang,1997)。具体假设如下:

      H[,11]:CEO本年薪酬增长与上市公司上年业绩增长正相关;

      H[,12]:CEO 本年薪酬下降(或不变)与上市公司上年业绩下降(或不变)正相关。

      H[,2]:上市公司本年业绩变动与CEO本年薪酬变动理性相关(注:对CEO的激励、制约都应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正面影响。)(Lee,1996),具体假设如下:

      H[,21]:CEO本年薪酬增长应带来上市公司本年业绩增长;

      H[,22]:CEO本年薪酬下降(或不变)也应带来上市公司本年业绩增长。

      其中:薪酬是指上市公司CEO的年度报酬。

      三、研究设计

      1.数学模型

      由于CEO 在履行职务时可能存在两种目标:最大化企业规模(Ciscel and Carroll,1980; Finkelstein and Hambrick,1989)或最大化股东财富(Bentson,1985; Murphy,1985)。因此,在建立假设H[,1]和假设H[,2]的模型时,对于上市公司业绩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六个变量: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利润率变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变动比率和总资产净利率变动比率;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指标着重体现最大化企业规模的目标,而营业利润率变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变动比率和总资产净利率变动比率则着重体现最大化股东财富的目标。此外,为考核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质量,我们还采用了非营业收益率变动比率。有关各个指标的计算公式详见表1:

      表1 主要指标及计算公式

      指标计算公式

      CEO薪酬变动比率(Y) (T期CEO薪酬-T-1期CEO薪酬)÷T-1期CEO薪酬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1])

      (T期主营业务收入-T-1期主营业务收入)÷T-1期主营业务收入

      净资产增长率(X[,2]) (T期净资产-T-1期净资产)÷T-1期净资产

      总资产增长率(X[,3]) (T期总资产-T-1期总资产)÷T-1期总资产

      营业利润率变动比率(X[,4])

      (T期营业利润÷T期主营业务收入)-(T-1期营业利润÷T-1期主营业务收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