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般的论述,有价值的、可用的东西或原始的物资被认定为资源,而一切能带来价值增值的资源就是资本。社会学家认为:人们之间的各种联系和互动也能给人们的行动带来便利,具有价值增值效应,也应该纳入资本的范畴,于是,诞生了一个非常具有潜质和张力的概念——社会资本。无论是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还是经济学、管理学,都在就各类问题寻求社会资本视角的解释。作为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从事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人类社会组织形态——企业,它同样具有“社会资本”。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员工关系等都是属于其“社会资本”范畴;企业家、企业员工的社会交往和企业实体在经营实践中形成的社会资源也形成了独特意义的企业社会资本。不少研究者认为,企业社会资本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本要素,具有推动市场交易制度的发展、推动组织创新、推动企业合作的作用。企业社会资本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试图探索其生成的基本机制、制约因素,进而尝试性地提出治理建议。 一、企业社会资本生成的基本机制 企业处在一个与内部、外部组织和各类个体交往中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多元网络组织环境中。企业社会资本是指那些能够被企业所控制的,有利于企业实现其目标和实现目标活动的,嵌入企业网络结构中的显在和潜在的资源集合。[1]那么,企业社会资本有怎样的生成机制?怎样的努力有利于企业社会资本的生成?在众多的学术思想中,Nahapiet和Ghoshal的理论导向得到普遍的认可。他们指出了社会资本效用的三个维度:结构维度、关系纬度和认知维度。结构维度是指企业各种联系的总和,其分析的重点是企业中网络联系的强弱、密度等结构特征;关系维度则突出了二元结构的人际关系,其分析关注于如何通过人际关系的创造和维持来获取稀缺资源;认知维度是网络中的认知范式,如网络中的双方是否真正理解对方,认同对方。[2]本文充分考虑这几个维度所阐释的意义,从社会资本的生成性方面探索其基本机制。 1.信任——企业社会资本生成的基础性机制 信任是企业认知性的社会资本,是企业立足的保证。有学者强调,社会资本是建立在信任和互助合作基础上的社会关系网络。个体和组织通过社会资本获取认同感达到动用更多资源、节省成本的目的。互助合作的基础是信任,因此,就价值层面上来说,信任就成了企业社会资本生成的重要机制。 信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罗特尔将信任看成存在于个体内部的性格特征或信念;卢米和巴伯尔提出信任是一种通过社会交往所习得和确定的对行为的一种预期;科尔曼认为,信任是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行动者间的交往越多、联系越密、彼此共识越多,信任就越有可能产生,越有可能持久。 信任作为社会资本的一方面内容,在组织设计中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少学者相信信任是组织设计的一个普遍性因素。Creed和Miles指出每种组织形态都包含了一套特定的最小信任需求。他们认为,信任是由嵌入信任倾向、特质的相似性和互惠经验三个方面构成,嵌入性倾向就是企业所嵌入的社会网络产生信任的可能性。在直线式组织结构中,组织内部按照专业化的逻辑进行了层级化的分化,同时也产生了委托与代理关系。如果组织内没有达到信任水平的要求,那么,组织设计的专业优势必然会大大打折。因此,在直线职能式的组织安排中,组织需要信任员工具有适应的能力和愿意合作的动机;在矩阵制组织机构中,每个事业部一般都是自治的,按照决策、利润与成本的三级分立来实行组织的管理控制,各事业部拥有更大的“随机处置权”。在事业部制中,企业需要的基本信任水平是相信员工的技术技能、商务运作技能以及共享的价值与目标;在网络制的组织中,需要更高的信任水平,网络制的组织安排是以员工认知互信互赖的价值为前提。总之,各种组织设计安排都是以一定的信任水平为保障基础的。[3]只有在信任基础上的规范,才会变得有必要和容易执行,一旦这种信任被破坏,不仅企业规范会被一种群体无意识状态所左右而失去作用,企业的文化也会因失去根基导致失范。 信任作为企业社会资本生成的重要机制还特别表现在企业的外部网络建设和维护上。在企业的对外交往中,在某些价值认同中产生信任;在承诺与现实的契合中强化信任;在规范的企业运作中传递信任。 信任的价值认同在人际交往的某些阶段可能包含对人生价值和人生经历的哲学思考和认同,也包括了实质上的互惠合作阶段性结果的认同。但是,在经济活动中,企业组织间的信任更多的是互惠共赢后的感悟,是互惠利他行为的延续。一次偶然的互惠利他是对某种可动员的特殊的资源或社会资本的存在方位的提示,并且这种提示通过互惠双方各自的社会网络具有辐射性,由此带来社会网络的扩大或重构,带来社会资本的增值。因为,互惠利他强调互惠的对应特征,所以作为对价的利他行为必须对双方来说都是带来效用增进的,或者扩大规模的社会网络可以提供可预期的效用补充,否则一次偶然的互惠利他就只能是一次性的资源或社会资本,并不能导致稳固的社会网络的建构。[4]因此,上述合作和利他的扩展往往会以已拥有的社会资本为背景。在互惠利他的交互中提供了足够的可接受对价手段,社会资本才能稳定地在更大规模上实现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