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徐大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综合处处长。   陈劲,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原文出处: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内容提要: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中国家后来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本文在界定后来企业自主创新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后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维度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个分析后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框架模型,并通过浙江赐富集团的案例进行了说明。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07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因版面限制,本文删去了参考文献,有兴趣的读者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编者注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和阐释

      对于“发展后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一论题来说,有必要对“后来企业”和“自主创新”这两个主题词做出明确的概念界定。

      关于后来企业。1980年代以后,国外学术界兴起了对发展中国家技术变化及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如Fransman对第三世界国家技术能力发展的研究(姚志坚,2005);Perez和Soete(1989)对后来国家企业技术跨越问题的研究;由Katz领导的IDB/ECLA科技研究项目对6个拉美国家金属企业进行的比较研究;由Dahlmanhe和Westphal领导的“技术能力获取项目”对印度、韩国、巴西和墨西哥的企业进行的研究(Gabriela Dutrenit,2003)。在后来企业技术学习和能力积累过程的研究中广为引用的是韩国学者Kim(1997)的研究成果,他分析了韩国企业在不同阶段顺利推进技术学习,直到实现赶超的过程。虽然这些研究涉及到了很多国家层面上的因素,但其微观基础仍然集中在企业技术的能力积累上。因此,后来企业实际上指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类本土企业,其共同点是在世界范围内存在技术学习的标杆和技术赶超的空间。

      关于自主创新。目前国内对自主创新的理解大体上有两种观点:一种是金吾伦在《当代西方创新理论新词典》中提出的自主创新定义,即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创新工作,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源由企业投入,企业对创新进行管理,具有技术突破的内生性、技术与市场开发的率先性、知识和能力的支持的内在性三个特点;另一种偏重于创新活动的自主性。如洪蔚(2005)认为,自主创新是我国特定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新概念,从事创新体系研究的学者把构建我国的自主创新系统当作是对一条本土化发展道路的探索。我国科技主管部门也持相似观点,认为我国提出自主创新,就是要强调以自主知识产权占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这种战略导向对于国家和企业而言都至关重要,强调的是一种国家的战略导向(梅永红等,2005)。类似的还有路风等(2003)突出的本土创新,即中国企业依据本土市场需求特点进行的产品创新,尽管这个创新利用了外国企业所开发出来的基础技术。国外直接研究自主创新的文献相对较少,一般是将与模仿行为相对的便认为是自主创新。但国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的观点倾向于强调创新活动的自主开展性。如Nelson等指出,靠极少数线索来进行研究的模仿者,完全可以被冠以创新者的头衔;Nelson,Rosenberg,Kim,Myers,Marquis和Schmookler等都认为,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创新被定义为将新产品或过程引入企业,而不一定是世界或市场。William Lazonick(2004)在研究后发国家技术创新问题时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在特定时间和特定部门中从事自主创新,在本土运用从先进经济体中转移过来的技术来发展更优的技术。

      综合以上关于自主创新的认识,本文认为,对后来企业来说,自主创新应该放在两个层面去认识:第一个层面是强调创新活动开展的自主性,以及创新成果的自主拥有,这个层面是对自主创新的根本性界定;第二个层面是关注创新涉及技术的率先性和技术支持的内在性,这个层面上的两个因素是对自主创新高级程度的一个考察。

      二、考察后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三个维度

      对后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分析,需要放到技术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去分析。技术能力研究是创新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魏江,1995),特别是自1980年代以来,企业技术能力作为后发国家技术追赶过程中新的分析范式和企业能力理论的核心基础受到了世界众多学者的关注。Fransman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能力包括以下要素:(1)寻找可靠的可选择技术,并决定最合适的引进技术的能力;(2)对引进技术实现从投入到产出的转换的能力;(3)改进技术以适应当地生产条件的能力;(4)实现局部创新的能力;(5)开发适应当地的R&D设备的能力;(6)制定基础研究计划并进一步提高改进技术的能力。Fransman的研究提出了技术能力的要素构成,揭示了技术从引进到局部创新的过程,但没有揭示技术能力的积累效应、自主创新等内涵(姚志坚,2005)。韩国学者Kim系统研究了赶超型经济从模仿到创新的演化过程,认为韩国工业化进程中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复制模仿、创造性模仿和创新三个阶段。在这个基础上,他给出了后来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定义,即对技术知识进行有效运用,以消化、使用、适应和改变现有技术的能力,它也使得企业能够创造新技术和发展新产品、新工艺,以响应变化着的经济环境。我国创新研究的著名学者许庆瑞(2000)认为,技术能力是对技术进行识别、选择、跟踪、吸收、运用、改进和创新等诸能力的总称,并认为这一概念涵盖了技术能力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进化,企业从监视能力向仿制能力、吸收能力过渡,最后达到技术创新能力。

      总体上看,国内外学术界对后来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是不足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缺少对后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清晰的理解。根据我们对自主创新内涵的理解,本文认为,后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指企业自主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并拥有创新成果的能力。它具有动态、连续、逐步提升的特征,这可在两个层面上理解:(1)传统理论认为的后来企业从仿制、创造性模仿向创新能力演进的过程,本身就被看作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其中企业能否自主开展创新活动是一个临界点;(2)即使在创新能力阶段,也有一个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不断加强的过程,突出地表现为新知识创造程度的加深和独立创新能力的提高。具体来说,后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由以下三个平行的维度来表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