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实施后组织单元间的相互依赖对绩效产生影响研究

作者简介:
王铁男/李一军/郝秋娟,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原文出处:
管理世界

内容提要:

本文以组织信息处理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组织单元间的相互依赖是如何对组织单元应用信息系统后的绩效产生影响的。本文通过严密的逻辑分析,归纳出本研究的理论模型。本文提出组织单元在成功实施信息化后,组织单元间的相互依赖不会直接对绩效产生影响,而是通过对一些“中间利益”施加影响后再产生的。为验证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及假设,本研究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从全国范围内选取了22家企业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81份。以调查数据作为数据分析的主要来源,本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了外部影响因素对组织单元间相互依赖和绩效的影响,采用结构方程(SEM)分析法检验了路径和假设,删除一些不显著的路径、否定一些错误的假设后得出本文的最终模型,验证和补充了前人的理论,并得出一些新的结论和发现。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06 年 10 期

字号:

      一、引言

      企业不论大小,它们实施信息化的目的都是想通过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来使它们的业务更电子化,使其效率、竞争力与获利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但是,利用信息技术去设计、生产、配送及提高服务质量是一回事,但赚不赚钱又是另一回事。即使有些企业使用的是较为成熟的软件系统,也没有从信息系统的应用中取得他们期望的收益。在过去的10年里,IT应用及其绩效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它们更多的是局限于对企业个案的研究或对IT专业人士访谈的形式,同时对IT应用过程做了大量的描述说明,而很少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予以分析。信息系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一直试图探求:组织中的哪些因素影响了它在使用IT/IS时绩效的发挥?这些因素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对组织绩效产生影响的?这些影响因素是否在企业中具有比较普遍的意义?迄今为止,对于这些问题在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中还没有清楚的理论解释。尽管前人已经对信息系统应用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的研究大多是从组织整体角度出发来研究组织实施信息化绩效的影响因素。虽然这些因素是影响信息系统实施绩效的重要原因,但是从组织整体考虑问题的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忽略掉许多重要的局部信息,这就需要从组织内部角度去探讨这种影响绩效的原因。

      基于组织单元层次的研究主要是从Michael和David(1978)的组织信息处理理论(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简称OIPT)开始的。组织信息处理理论的提出为今后关于信息系统实施绩效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它提出的有关组织单元间的相互依赖和差异性也成为很多学者的研究对象。当前,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中国现象”也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在中国的特有环境下,我国制造业企业中部门(组织单元)特性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否也会对其应用信息系统的绩效产生影响呢?如果有影响的话,它的影响途径是怎样的?影响程度有多大?本文试图从我国制造部门(组织单元)间的相互依赖这一角度探讨这些问题。

      二、理论模型构建及分析

      (一)理论模型背景分析

      组织信息处理理论指出,组织研究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要找出在不同的情况下,哪种组织设计或者组织结构是最有效的。它将组织看成是一个面临不确定性的信息处理系统,而组织构造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创造出合适的组织单元结构以及组织单元间的相互联系,使得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够顺利进行,进而给组织带来效益;此外,组织可以看成是一系列部门或是组织单元的集合,随着组织的发展,这些组织单元将逐渐分化用以处理不同的任务。该理论进一步指出,组织单元间的相互依赖会影响一个高度集成和标准化的系统的收益(Wybo & Goodhue,1995)。本文参考McCann和Ferry(1979)的定义, 认为组织单元间的相互依赖(interdependence among subunits)就是某一组织单元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必须与其他的组织单元交换信息和资源的程度。例如,同一个组织中的两个部门提供相同或类似的产品或服务,或者一个部门的产出将作为另一个部门的投入,这两个部门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就比较高。由此可见,组织单元间的相互依赖增加了共同调整的需要,也就是说,当一个组织单元进行了某些调整时,与它有相互依赖关系的组织单元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组织单元间的相互依赖使得组织单元在进行决策时必须考虑到其他组织单元的情况,这就降低了可以预先进行行动计划的程度。当组织单元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比较低时,简单的协调模式,比如标准的业务流程就已经足够。相反地,组织单元间高度的相互依赖也需要有一种标准化的语言才能使信息能够在组织单元间更好地进行交流。

      Galbraith(1973)认为,工作任务的复杂性以及组织单元间任务的相互依赖产生了不确定性和信息处理的需要(Cornstock & Scott,1997;Mohr,1971)。组织单元的信息处理能力必须能够满足它的信息处理需求。组织单元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越大,它的信息处理需求就越强烈,因此只有更加复杂的信息处理机制才会有足够的信息处理能力,使得组织单元达到最佳的绩效(Galhraith,1973;Duncan,1973;Pennings,1975;Galbraith,1969)。Thomas和Goodhue(2005)在2003年以ERP为例,研究了组织单元间的相互依赖对于ERP实施绩效的影响。他们的研究结论证实了Galbraith的观点, 但是他们同时也指出组织单元间的相互依赖只是提高组织单元绩效的一个因素,但却不是唯一的因素。

      Barua等(1995)在探讨如何正确理解IT投资给组织创造的价值时, 指出应当考虑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相比较整个公司而言需要对每一组织单元的职能做更细致的分析,如生产作业职能、市场营销职能等等;另一方面,在研究模型中应该包括在组织职能上产生影响的中间利益或中间变量。而过去的研究往往采取直接讨论组织单元相互依赖对组织单元绩效的影响,这种研究本身存在许多的缺陷,它并不能为我们呈现一条清晰地影响途径。因此,本文在分析过程中加入中间利益,利用中间利益作为媒介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这些影响为什么会发生,或者不会发生,进而分析信息系统的实施对组织单元整体绩效的影响。组织单元在信息系统实施中产生的“中间利益(intermediate benefits)”,即当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了集成数据和最佳的业务处理流程时,信息系统产生的主要中间利益包含以下3 个方面:对决策有用的高质量数据,高效地业务处理流程以及公司不同组织单元间良好的协调性(Gattiker & Goodhue,2004)。通过探讨相互依赖对中间利益的影响以及中间利益对整体绩效的影响,可以更好的理解信息系统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对组织产生(或不产生)帮助的。

      (二)组织单元之间相互依赖对中间利益的影响

      1.组织单元间的相互依赖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Goodhue等(1992)在他的理论中首先提出,在其他事物同质的情况下,组织单元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提高时,数据集成带来的效益也会增加,同时在理性组织中数据集成的数量也会增多。该理论包含了两条主要的命题,Goodhue 等对建立在第一条命题基础上的第二条命题进行了研究,发现组织单元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提高与数据集成数量之间并没有显著联系。这就促使我们研究第一条命题,也就是组织单元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与数据集成效益之间的关系。Thomas和Goodhue(2005)的研究表明,组织单元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会影响组织单元的工作效率。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