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企业国际并购中柔性组织文化的整合战略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永强,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赵曙明,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江海学刊

内容提要:

整合多元文化纬度认知下的知识成为知识型企业国际并购后的一个关键命题。多元文化与知识创新过程的相互作用要求在知识型的国际并购企业中塑造多层面的组织文化,并据此开发出三种组织文化整合战略来克服多元文化背景下知识创新的效率悖论,即:并购初期以培养归属感为核心的细分文化整合战略、并购中期以目标问题导入为核心的差异化文化整合战略以及并购成熟期以国际品行塑造为核心的一体化柔性文化的整合战略。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06 年 08 期

字号:

      企业通过国际并购拓展市场,已成为全球性的趋势。然而,现实是在并购企业中出现的多种异质民族文化和组织文化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导致70%的国际并购以失败告终。① 研究表明多元文化团队既可能很无效又可能极其有效,这就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知识创新的效率悖论。② 整合导致知识创新极其有效或极其无效的关键文化纬度无疑是知识型并购取得成功的关键。本文在研究这些关键文化纬度后,首先研究并购初期促进知识社会化的细分文化整合战略,然后研究并购中期促进知识外化、整合的差异化组织文化整合战略,最后研究并购成熟期在组织范围内进行知识内化和新知识创新过程中克服知识刚性的一体化柔性文化整合战略,最终构成了多层面的柔性组织文化的整合战略。

      研究框架的提出

      文化是企业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深层次基本假设和信念,是对团体在外部环境中的生存问题和内部整合问题的反应。文化可分为个人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在外部适应纬度的控制导向上,个人主义文化强调控制自然,忍受不确定性、分析论;集体主义文化则强调听天由命,避免不确定性、整体观念。在行为导向上,个人主义文化强调行动、成就、数字事实、现实是物质的;集体主义文化则强调等待、归属、感觉、精神的。在内部整合纬度的关系导向上,个人主义文化强调人性本恶、工作趋向,强调信息、成就、人人平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则强调人性本善、关系、社会福利、等级、集体主义。在共享假设上,个人主义文化强调公共空间,客观、直率(低联系)的语言,有限、线性顺序的时间,强调过去;集体主义文化强调私人空间,情绪化,含蓄(高联系)的语言,容忍模糊,无限轮回的、同时的时间,强调将来。③ 然而,组织文化并不以唯一、同质为特征广泛作用于整个组织,组织文化理论有三个研究视角。④ 在知识型国际并购背景下,组织文化还必须作用于知识的创新过程,即野中郁次郎⑤ 的SECI 模型(Socialization,Externalization,Combination,Internalization)。本文据此提出了整合多元文化知识的柔性组织文化整合战略的研究框架,如表1。

      表1 整合多元文化知识的柔性组织文化战略框架

       分析层次/视角 一体化 差异化 细分化

      整个组织共享一致性 整个组织无一致性观

      关注具体问题,无组织

      集

      组织观念;组织目标被吸收念,组织目标被吸收同 范围内一致性观念;以个

      体

      同化并保持一致性。 化并保持一致性,组织 具体问题驱动的文化 人

      主

      是亚文化的集群。 导入模式。 主

      义亚文化团体 团体亚文化之间无重 亚文化之间的关系可

      亚文化的边界是不确 义

      文

      要的区别;亚文化可以以是相互促进、冲突的 定的、上下波动的、模文

      化

      代表整个组织文化。 和彼此独立的。

      糊的,并且是相互重叠化

       的。

      个体作为某种文化的一员,个体具有多种亚文化

      个体具有零散的细分

      自我统一,并持久不 身份。

      文化,呈发散性且无统

      变。 一的中心。

      内化整合外化 社会化

      改编自 Martin,J.Organizational Culture Mapping the Terrain.Thousand Oaks,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Inc.,2002.p.152.

      以培养归属感为核心的细分文化整合战略

      知识型企业实施跨国并购初期,员工在知识的创新与应用过程中在共享假设、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三个文化纬度上存在巨大的认知差异,因为知识的传递者在该过程中也同样传送其产生于具体文化中的一整套价值观念和参考框架。⑥ 组织的细分文化塑造应该以个体为重点、融合这些差异,增强归属感。

      并购后,员工首先要解决的是各自隐性知识社会化过程中的文化认知差异。隐性知识是指不那么容易表达出来的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具有难以规范化的特点,因此不容易传递给他人。它深深地植根于行为本身和个体受约束的环境,包括个体的思维模式、信仰和观点。个人主义文化团队面对难以规范化,不容易传递给他人,植根于行为本身与环境约束的隐性知识,强调用数字分析的方法,强调理论是从数据和经验中得到的。可是,隐性知识还包括个体的思维模式、信仰和观点。这些是难以用数字来分析的。为了传递隐性知识,他们时刻准备着走出去进行实践和实验。⑦ 因而他们很难将不能表达的个人化的未经规范的知识传递给他人。同时个人主义文化团队在内部整合纬度的与人关系导向上强调人性本恶,因而不相信他人,主观上不愿把知识传递给他人。个人主义团队用直率、低语境的语言无法表达植根于行为本身和环境的隐性知识;公共空间观念无法理解私人空间中获取的感知;有限的(线性的、顺序的)时间、强调过去,限制了对隐性知识的多重理解。集体主义文化团队容易接受外部提供的知识,其整体观念很容易把对方提供的隐性知识放在知识的环境和语境中去理解。但其人际归属的情感和精神需要,要求对方提供的隐性知识中的信仰观念思维模式,要能符合其精神需要。不难看出,要将个人主义文化中的隐性知识向集体主义文化转移是极其困难的,因为企业都是情境依赖型的。⑧ 由此,个人主义文化模式限制隐性知识有效地向外传播,而集体主义团队则较容易接受和理解隐性知识,而且如果提供的隐性知识符合集体主义团队的价值观和精神需要,那么接受隐性知识会更容易。但它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两种文化团队间传递与共享则比较困难,因而较为无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