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与产权制度

——对重庆钢铁集团的案例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冯飞、张永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定胜,澳大利亚蒙纳什大学经济系

原文出处:
管理世界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重庆钢铁集团的案例研究,揭示企业绩效与产权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解释为什么一些没有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竞争性国有企业能够成功,而很多产权明晰的私有企业为什么会失败。本文揭示,企业家激励、企业家能力,以及正确的决策是企业取得良好绩效的充分条件。产权明晰的私有企业具有内在的企业家激励机制和企业家生成机制,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决策失败,而国有企业由于不具备这些机制产生的制度保证,其失败更可能同时来自于企业家缺乏激励、企业家能力不足以及决策失败等多方面的原因。虽然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家自我道德激励和模仿私有企业的产权激励来建立起企业家激励机制,但这些机制具有偶然性和不可持续性,而明晰的产权制度则能为这些机制提供具有自我执行(self-enforcing)功能的制度保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06 年 06 期

字号:

      根据艾智仁和德姆塞茨(Alchian and Demistz,1972),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企业家拥有剩余索取权。这种以产权清晰为前提的剩余索取权是企业家激励机制形成的基础。在企业所有权同经营权分离的形式下,来自产权所有者的强大约束,则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得以有效运转的根本前提。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低效率现象,为这种产权理论提供了大量的证据。但是,我们也观察到一些例外的情形。在中国,一些没有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竞争性国有企业,其经营业绩也十分突出;而在世界范围内,大量产权明晰的私有企业破产也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正是由于国有企业也有成功的例子,而私有企业也有大量失败的例子,一些人开始质疑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合法性(legitimacy)。

      那么,企业绩效与产权制度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内在关系?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选择一家典型国有企业进行深入剖析。这家国有企业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它是一家完全的国有独资企业。第二,它处于竞争性行业。第三,其业绩非常良好。重庆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重钢集团”)正好符合上面3个条件。1999年,重钢还是全国钢铁行业第一亏损大户,但在1999年新任董事长上任后很快便扭亏为盈,之后则连年盈利,2004年的盈利更高达8亿元。作为一家完全的国有企业,重钢集团并不具备有效的企业家(或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具备有效的企业家生成机制,也谈不上完善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其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企业家个人的突出作用。

      重钢的案例产生了以下几个相应的问题:产权不清的国有企业为什么能取得良好的业绩?重钢集团的管理者为什么有激励去提高企业绩效?重钢集团的成功是否意味着产权制度对于企业并不重要?重钢集团目前的国有企业制度能否持续?其成功的模式能否在其他国有企业中推广?如果难以持续,则如何对其进行改革?本文将通过揭示企业绩效与产权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回答这些问题。在接下来的第二部分,我们对重钢集团的绩效与企业制度进行深入考察。在第三部分,我们用一个模型来分析产权制度对于企业家激励机制、企业家生成机制以及企业家才能发挥的影响,并揭示重钢现有企业制度的缺陷及其后果。在第四部分,我们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一部分是结论。

      二、案例

      (一)重钢绩效考察

      1.基本概况

      重钢集团是一家有百年历史的特大型国有独资钢铁企业,具备年产钢铁280万吨的能力。重钢集团下属15家全资子公司,11家控股子公司。钢铁主业收入占重钢集团总收入的75%左右。除了钢铁主业外,其非钢产业涉及到机械制造与钢铁产品深工、建筑与房地产、电子信息、环境工程、矿业5大支柱产业。在这些子公司中,在香港上市的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重钢集团的核心。

      2.重钢的绩效

      由于经营不善等等原因,重钢集团在1994年开始亏损。1999年,企业帐面亏损总额达到2.37亿元,而实际审计的亏损则高达5.25亿元,成为中国钢铁企业第一亏损大户。1999年,四川省冶金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唐民伟被调任重钢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唐民伟上任后,对重钢集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2000年,重钢扭转亏损局面,全年实现利润1500万元。此后,重钢集团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均保持快速增长。2003年,虽然重钢集团的钢产量规模在中国钢铁行业仅居第33位,但其绩效指标的排位却居33位之前(见表1)。

      表1 2003年重钢各项指标在全国各大钢厂排名

       项目钢产量 销售收入 利税

      利润 吨钢利润 吨钢利税

      重钢排名 第33位

      第26位 第19位 第15位 第6位 第2位

      资料来源:中国钢铁协会资料。

      下面我们分别从利税总额、利润总额、销售收入、钢产量、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吨钢综合能耗等指标来考察重钢集团1998年以来的绩效。从图1~图3可以看出,自2000年开始,重钢集团开始扭亏为盈,之后利润连年大幅度增长,2003年则高达8.9亿元。而利税总额、钢产量、销售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也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吨钢能耗则持续降低。可见,自2000年以来,重钢集团的绩效一直十分突出。

      

      

      

      3.重钢取得良好业绩的原因分析

      由于2000年是重钢扭亏为盈的转折点,我们以重钢如何扭亏为例来分析其取得良好绩效的原因。重钢2000年扭亏为盈主要归因于以下3个方面的因素。

      (1)改革因素的贡献。重钢推行的主要改革措施包括:第一,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效率。通过推进质量型企业、精品化路线、差异化发展、低成本扩张、人本化管理等企业业务战略,重钢的企业管理效率大大提高。第二,通过对非钢产业进行重组来提高核心竞争力。重钢过去非钢产业涉及28个之多。经过大力调整,最后集中在与钢铁制造较为密切的5大非钢支柱产业。第三,通过大力裁减冗员提高劳动生产率。2000年,重钢集团净减1万余人。2004年上半年,职工人数从2000年的63000人下降到28000人,裁员幅度达到55%。2000年,集团通过加强管理共降低成本和费用2.15亿元,对当年重钢扭亏的贡献大约占3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