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81(2005)03-0110-05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数据、信息、知识和智力很难在实践中区分开来,其原因在于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从而致使它们在概念上还不十分清晰的情况下就被广泛使用。为了彻底弄清知识管理的概念,我们有必要先对数据、信息、知识和智力加以界定,然后再对其逻辑关系进行分析。相关文献中,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总结,如图1所示。但这并不表明四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明晰,Tuomi(1999)认为,为了弄清支撑知识和知识实践的知识管理(KM)、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和智力资本管理的具体含义,很有必要对传统的数据、信息、知识和智力之间的层级关系进行修正。他认为,人们最先接触到的是知识,通过衔接、描述和结构化等智力的努力而创造信息。然后,通过对信息的加载和解释而产生数据。
图1 数据、信息、知识和智力之间的层级关系 一、数据、信息、知识的概念及其关系 从公司的角度看,数据是有关某一事件的一组特殊的、对象化的事实,或者简单结构化的交易记录,如“仓库内现存彩电1000台”。观察这类原始事实或量化实体可用人工操作或适当的技术来完成。透视信息管理可知,数据的获取、交换和储存相对容易。数据以字符节的形式出现不会遗失任何内容。有些公司和组织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高效处理、保存这些原始数据,保存记录是他们的生命线。比如,美国人口普查局、社会安全管理局(SSA)都有很强的数据文化组织。我们所谈的数据管理几乎都是定量的。一个小时处理多少数据,一项交易的成本是多少,我们的数据处理能力有多大等。定性的考核放在第二位,所要解决的是数据的可及时获得性和易检索性。公司收集的数据越多,越可能陷入数据充斥(data glut)的境地。尽管数据对于公司很重要,但是数据本身没有多大的用处,只有被收集起来并转化成信息,那些准确和特定的数据才有用。数据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监控整个数据搜集过程并确保其可靠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Peter Drucker精辟地给信息定义为:“信息是被赋予相关性和目的性的数据。”信息这个词来源于动词告知(inform),指的是能够改变或影响接受者的东西。与数据不同,信息要求特定的分析单元,是通过人的认识能力对数据进行系统组织、整理和分析,使其产生相关性的过程。不论信息条目(价格、收入、客户、年份)如何简单,有的人肯定会对你的定义持有异议。信息也存在于电子网络和人际网络中。因特网给我们带来太多的相关和不相关的信息,完全超出个人精力允许的处理范围。达文波特和普鲁萨克提出了将数据转化为信息的5C过滤模型,如表1所包含的浓缩、关联、计算、归类、校正等过程。 表1 通过增加数据含义创造信息的不同方法——5C 增加数据的含义 结果 浓缩 数据被概括为更简练的形式,不必要的细节被舍弃 关联 知道数据为什么被收集起来 计算 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数据的浓缩相似 归类 发现分析单元 校正 消除错误和缺少的“数据洞” 资料来源:达文波特和普鲁萨克著《有效知识:组织如何管理所知》,哈佛商学院出版社,波士顿(1998)。 创造公司的优势不是丰富的数据,而是转化丰富的知识的能力。对知识,而非对数据或信息的管理是公司竞争优势的主要驱动力。达文波特和普鲁萨克对知识的定义很好地把握了知识的本质,认为知识是结构化的经验、价值、语境信息、专家见解和直觉的非固定的混合体,也为评估和利用新经验与信息提供了环境和框架。它源于所知者的头脑,并为之所用。知识比信息和数据更有价值是因为它更贴近行动。知识可以移植到机器里,但要有效地分类和接受就很麻烦了。任何尝试过在两人或两个团体之间传输知识的人都明白其中的艰难,接受者不仅必须使用信息,还必须承认信息实际上组成了“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如下。 表2 数据、信息、知识的比较 数据 信息 知识 对世界状况的 被赋予相关性和来自人类意识的有价值的信息,大致观察目的性的数据 包括反应、综合和前后联系 结构简易需要分析单元 难以构建 便于机器获取 机器获取适中 机器难以获取 通常数量多 要求意义上的一致性 通常是默认的 便于传输必须有人为调解传输困难 我们在不断完善数据、信息、知识这三者的统一时,人的智力参与成分也随之不断递增。计算机最适于帮助我们管理数据,其次是信息,最后才是知识。 二、组织知识 与知识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组织知识。如果知识被界定为对事物运作过程规律的理解,并允许所有者进行预测(Clarke,1998),那么组织知识就允许组织对其所处环境和竞争对手进行识别,并同时成为竞争优势的一种来源。在组织中,知识不仅常常内嵌在文件或存储库中,而且还存在于日常活动、流程和规范中。Vanhoenacker等(1999)对此观点表示支持,认为组织知识包括信息、行为和人,而不仅仅只是文献。Davenport and Prusak(1998)也认为:“(组织知识)……在通常情况下并不仅仅只体现于文献与陈列室之中,它也会在组织的惯例、过程、实践和标准中得以体现。”因此,组织知识可以被看成是有关组织信息、过程、价值和信念的集合。它来源于个人知识而又超出个人知识,并为一个组织所特有。我们很有必要关注知识的转移,从复杂性对知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已经被编码,并以讲座、数据库、文件、文章、书籍等形式贮存起来,接触这些载体的人们,可以将其解读出来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显性知识最便利的收集方法便是使用互联网。显性知识是易于传播(易于识别)并易于为人应用,除去那种妥善保护好的商业绝密或专利,显性知识不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竞争优势。但是隐性或孤立的知识,比显性知识模糊。我们已经知道,隐性知识只有通过第一手经验或与知识更丰富的人共同工作,才能获得。隐性知识主要指个人的观念和抽象概念。与显性知识不同的是,隐性知识不能纪录在文献、数据库、书籍或档案中,只能通过口头交流进行共享,这决定了隐性知识很难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