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层战略:基本内涵及其演变轨迹

作 者:

作者简介:
郭朝阳,厦门大学 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郭朝阳(1971-),男,湖北麻城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原文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公司层战略的对象是整个组织,主要说明公司存在的逻辑及其发展方向,其目的是使公司整体力量大于每个业务单位力量的简单之和。20世纪60-90年代,公司层战略的演变经过了多元化、重组和分立等几个阶段。多元化战略追求的是协同作用,重组战略以公司价值为基础,目的是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立战略是以母公司优势为基础的战略体系,旨在使母公司创造的价值最大化。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05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713.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8-0460(2005)02-0034-08

      20世纪80年代后,企业战略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然而,由于战略本质的复杂性,对战略的认识历来存在很大的争议,战略的某些概念及其差别有些模糊,以至最近有人夸张地批评,“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什么是战略了”。[1](P1)对公司层战略(corporate-level strategy)的认识更是如此,人们似乎只是为了对战略进行层次划分而提出一个叫“公司层战略”或“公司战略”(corporate strategy)的名词。迄今为止,对公司层战略的论述仅散见于少数战略管理著作及论文之中,并与竞争战略相互交叉,给公司层战略的研究和实践都带来了不少困惑。本文旨在从浩如烟海的战略研究文献中,筛选出有关公司层战略的论述,以澄清公司层战略的内涵,回顾其演变轨迹,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一、公司层战略的基本内涵

      在企业战略研究的初期,大多数学者主要集中于对基本原理的描述。出于全面展示思想主张的需要,有些学者借助层次划分的办法,阐述了不同层次企业战略的含义。

      1.早期学者的战略层次划分

      安索夫在《公司战略》中把组织的决策从高到低依次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战略决策是选择产品组合和市场……使企业与环境相匹配;管理决策是配置企业的资源,使绩效潜力最大化;运作决策是使企业资源转化过程的效率最大化。[2]

      安德鲁斯的公司战略定义有两层意思,第一层界定公司正在开展或即将进行什么经营活动,第二层界定公司是什么或即将是什么类型。[3]在范西尔和罗兰吉提出的多元化公司战略规划的三个环路中,高层负责设定公司的目标,事业部设定与之协调一致的经营目标,职能层则制定所需的行动方案。[4]迈尔斯等人也提出了组织必须处理创业管理(entrepreneurial problem)、运作管理(engineering problem)和执行(administrative problem)三个层次的问题。[5]

      2.根据计划层次进行的划分

      战略规划的影响非常深远,以致于在对战略进行分层次研究时,不少是以“计划”作为其代名词的。斯坦福研究所(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SRI)倡导的“计划体系”中就包括“公司发展计划”和“经营计划”两大部分。公司发展计划代表的是公司管理权,如转让部分投资、多元化经营等;经营计划主要指产品、营销、财务等项目计划。根据明茨伯格(Mintzberg)的分类,战略体系中不管是绩效控制还是行动规划,都有公司管理、经营管理、职能管理、作业管理四个层次。[6](P40)

      3.现代意义上的战略层次划分

      对公司层战略和经营层战略两个概念进行明确区分的是霍福尔和斯库迪尔(Hofer and Schendel)。他们在《战略形成:分析的概念》中认为,公司层战略的主要内容是确定经营活动的范围及其资源配置,而经营层战略则聚焦于如何在一个特定的产业或产品市场中开展竞争,为企业战略的层次划分了一道鲜明的分界线。[7]Beard & Dess则认为公司层战略关心的是跨行业业务组合的变化,而经营层战略关注的是与所处行业中其他公司有关的战略特征的变化。[8]几年以后,波特在《从竞争优势到公司战略》一文中指出:“公司战略是从事多角化经营的公司的总体规划,它关注两个不同的问题:公司应从事哪些业务和公司管理层应该怎样管理大量的业务单位;竞争战略关注在每一个参与市场竞争的业务领域内公司如何创造竞争优势。”[9]格兰特(Grant)则认为,“公司层战略限定了公司竞争活动的范围,即各种行业和市场。公司战略决策包括在多元化、垂直整合、知识和新业务等方面的投资,资源在公司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配置和资产剥离等内容。而经营层战略则是有关公司如何在一个行业内或市场中进行竞争的决策。”[10](P19-20)

      Wit & Meyer所作的划分稍稍有点不同,他们提出的三个层次战略的内容分别是经营层战略、公司层战略和网络层战略(network level strategy)。[11]可见,在现阶段的研究中,战略联盟等与外部相关联的新趋势引起了学者的注意,而影响较小的职能层战略被忽略了。

      显然,Wit & Meyer的划分方法过多地倾向于大公司,特别是多元化经营的公司。其实,公司层战略对于小企业来说同样需要。公司层战略的实施,不仅仅是公司高层(如总部)自己的事,它必须依托并通过经营单位的执行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这样,公司层战略又有了新的内涵,从注重公司整体扩展到处理好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如何指导经营单位取得更好的绩效,创造更大的价值。科利斯和蒙哥马利(Collis and Montgomery)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公司层战略是通过多市场的配置和协作活动来创造价值的方式”。[12]而古尔德、坎贝尔和亚历山大(Goold,Campell & Alexander)则提出了“母公司优势(parenting advantage)”理论,此后,“在母公司指导下,各个经营单位如何创造比独立存在更大的价值”[13]的思路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公司层战略概念进一步升华,近些年的研究基本上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