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干扰理论的企业衰败机理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燚(1971-),男,四川自贡人,重庆交通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战略管 理、品牌管理 重庆交通学院 管理学院,重庆 400074 张锐(1976-),男,四川自贡人,渝西学院政法与经管系讲师,研究方向 为品牌管理、战略管理.渝西学院 政法与经管系,重庆 402168

原文出处: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现有企业管理理论大多从“积极、成功、健康”角度研究企业的成长问题,但任何企 业在其发展历程中都不可避免会面临不同程度的衰败,如何揭示企业的衰败成因和衰败 机理,帮助衰败企业恢复活力或健康企业防止衰败显得更为重要。本文运用干扰生态学 理论,从“消极、衰败、弊病”角度研究企业衰败现象,揭示其成因,并重点就企业衰 败机理、干扰预测和活力恢复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05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05)02-0076-07

      0 引言

      或许我们对安然(Enron)、宝丽来(Polaroid)、凯马特(Kmart)、环球电讯(Global

      Crossing)、世界通信(Worldcom)、施乐(Xerox)等耳熟能详的巨无霸公司的轰然坍塌还 记忆犹新。而在国内,无论是传统国有大型企业,还是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同样数度 经历着从神话到噩梦的轮回,爱多、巨人、三株、亚细亚、小鸭、小天鹅、永久、科龙 、王府井等红极一时的企业衰败案例,我们几乎可以如数家珍。有关统计研究资料显示 ,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4年,企业集团的平均寿命为7~8年,民营企业的平均 寿命仅为3.7年;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超过40年;欧 洲和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5年;跨国公司的平均寿命为40~50年。企业的平均寿命 远比人们想象的要短,很多企业还没有长大就夭折了。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企业在本 行业处于主导地位的时间不超过30年,很快便从“鼎盛”滑向“衰败”(韩福荣等,200 2)。不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亦或是现有成功企业,衰败离他们是如此近。难怪 搜狐公司创办人张朝阳在谈到公司前景时,说自己始终“诚惶诚恐”,而海尔集团的张 瑞敏,则把海尔前景预测的心情形容为“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他们都深谙 许多超越自身控制的各种干扰因素随时都有可能到来,侵蚀企业肌体。

      企业衰败是相对于企业健康而言的,它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在外部因素、内部 因素或二者的共同干扰下,导致企业发生量变和质变,破坏企业原有活力,使企业内外 部的物资流动、货币流动、人员流动和信息联系发生了变化和障碍,形成破坏性的波动 或恶性循环。目前,对企业管理研究普遍从“积极、成功、健康”的正面角度进行研究 和分析,很少从“消极、衰败、弊病”的反面角度对企业衰败现象、深层原因、防范措 施进行研究。无数企业的经历和教训告诉我们,衰败是企业的常态,即使最成功的百年 公司也曾发生过衰败的经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此,本文有关企业衰败成因与衰败 机理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揭示和理解企业衰败规律,从而为我们进行企业衰败的干扰预 测、寻求企业活力恢复的途径和方法提供启发和具体指导。

      1 干扰理论的基本原理

      生态学中将干扰当作影响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结构和演替的重要因素。

      White等(1985)认为,干扰是一个“偶然的、不可预测的事件,是在不同空间、时间尺 度上产生的自然过程”。Turner(1989)认为,干扰是破坏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的结构 ,并改变资源、基质的适宜性,或者在物理环境的任何时间上发生的相对不连续事件。 李政海等(1997)认为,干扰是阻隔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非连续性事件,它改变或破 坏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的组成和结构,改变生物系统的资源基础和环境状况,影响生 物系统的生存与发展。描述干扰特征的一种重要概念是干扰状况,它包括干扰的分布、 频率、恢复周期、面积大小、强度、严重程度(指对生物系统的影响)和系统效应(引起 其他干扰的作用)。干扰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种划分:

      (1)按干扰的来源划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自然干扰乃指偶发性的破坏性事件和环 境的波动。偶发性破坏事件包括泥石流、雪崩、风暴、冰雹、食草动物大爆发和洪涝灾 害等,它们常常对事件发生区的生物系统产生破坏性甚至毁灭性的影响。非连续性的环 境波动包括周期性的气候干湿变化与冷热交替等过程,它们对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组成 产生明显的影响。人为干扰的方式多种多样,影响的空间范围可大可小,变化很大,而 对某一生物系统的影响程度也有很大差异(李政海,1997)。

      (2)按干扰的功能划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内部干扰(如自然倒木)是在相对静止的 长时间内发生的小规模干扰,对生态系统演替起重要的作用;外部干扰(如火灾、风害 、砍伐等)是短期内的大规模干扰,它妨碍生态系统演替过程的完成,甚至使生态系统 从高级状况向较低级的状态发展(魏斌,1996)。

      (3)按干扰的机制划分为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生物干扰。物理干扰如森林退化引起的 气候变化,植被覆盖物的削减引起的侵蚀和泛滥,最终导致沙漠化等;化学干扰如污染 ,每年数百吨的杀虫剂、清洁剂、氮、碱、酚、石油等不断地排入环境中,引起土壤化 学机制的改变,并影响植被生长;生物干扰如害虫暴发、外来物种引进或不正当使用杀 虫剂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魏斌,1996)。

      (4)按干扰的后果划分为积极干扰和消极干扰。积极干扰有利于维持生物组分或生态系 统的总体框架,消极干扰将促使干扰作用对象发生退化或衰败。

      此外,干扰一般具有多重性,多重干扰是复杂的也是重要的干扰,如牧场退化可能由 于干旱、虫害、火灾等自然干扰,也可能存在过度放牧、烧荒等人为干扰。人为干扰往 往同时并发而产生多种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