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协同创新要素的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
水常青,嘉兴学院 郑刚,许庆瑞,浙江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 水常青(1964~),男,河南三门峡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副教授,浙江省统计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科技统计等; 郑刚(1975~),男,山东泰安人,浙江大学管理学讲师,博士; 许庆瑞(1930~),男,江苏常州人,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原文出处: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内容提要:

从协同的渊源出发,并在面向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数量上实证分析了企业“全面创新管理”中的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出了四点启示。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05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F403.4:F27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41(2004)12-0049-05

      一、引言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Herman Haken)在耗散结构理论的启发下,于1973年首先提出了“协同”的概念,用以反映复杂系统的子系统间的协调合作关系,并于1977年提出了“协同学”理论框架。协同作用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通过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实现单个个体所无法实现的新的结果或目标。正如哈肯教授在《社会协同学》所作序言中所说:“如果一个群体的单个成员之间彼此合作,他们就能在生活条件的数量和质量的改善上,获得在离开此种方式时所无法取得的成效。”

      在此,我们借用“协同”一词,并用“协同创新”的观点来论证作为复杂性系统的企业创新过程中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是有利于创新的。当然,与“协同”(synergy或synergism)意思相近的词包括“协作”“合作”(Cooperation,collaFactororation,alignment)、“匹配”(fit、matching)、和谐、协调(harmonizing)、整合或集成(intergrating)、耦合(coupling)等,但我们认为“协同”最为贴切。

      本文试图在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211份有效问卷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企业“全面创新管理”(Total Innovation Management,简称TIM)中的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问题,以期为企业推行全面创新管理,全面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提供决策参考。TIM是在长期从事技术创新管理研究并总结国内外创新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由浙江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以许庆瑞教授为首的一批学者2002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创新管理新范式。TIM的内涵概括起来是“三全一协同”。“三全一协同”是指:

      全要素创新:涉及以技术创新为中心的企业各创新要素的全方位创新(全要素创新),包括组织结构与流程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战略创新、市场创新等。

      全员创新:狭义的全员是指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人人参与创新(全员创新是全面创新的基点),广义的全员涉及企业的整个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供应商、顾客、合作伙伴、股东等)。

      全时空创新:涉及全时、全地域、全流程创新等全时空维度的立体化持续创新。

      一协同:指各创新要素间在时空范围和全员参与背景下的协同创新,即全面协同创新。

      由于TIM中的协同概念宽泛,本文不可能面面俱到,故只就工业企业探讨其基本问题之一:影响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协同创新的要素。

      二、影响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协同的要素实证分析

      通过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并结合我们过去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选择了20个最可能影响企业创新协同的要素作为调查项目,进行问卷调查。为了便于调查及分析,调查项目直接陈述观点,且调查项目测度水平采用李克特量表和语义差异量表相结合的形式给出。即给出一个调查项目,要填报者通过打分表明态度,具体如下: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不确定;4=同意;5=非常同意。我们对回收的211份有效问卷按不同标志进行分类统计,其中按要素得分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

      │Factors

      │要素描述│ 均值 │ 标准差 │

      ├─────┼──────────────────────────┼───┼─────┤

      │ │项目团队中不同职能部门人员身份高低的差异越大越不│ 2.70 │ 1.180

      │

      │Factor1

      │利于协同│ │ │

      ├─────┼──────────────────────────┼───┼─────┤

      │Factor2

      │新产品开发项目成员间年龄的差距越大越不利于协同 │ 2.32 │ 1.074

      │

      ├─────┼──────────────────────────┼───┼─────┤

      │ │成员间不同专业和知识背景的个性差异越大越有利于促│ 2.87 │ 1.079

      │

      │Factor3

      │进协同 │ │ │

      ├─────┼──────────────────────────┼───┼─────┤

      │ │来自不同部门的项目成员知识层次(学历)的相似性有利 │ 3.36 │ 1.038

      │

      │Factor4

      │于协同 │ │ │

      ├─────┼──────────────────────────┼───┼─────┤

      │Fector5

      │项目负责人的经验和协调能力有利于促进协同│ 4.30 │ 0.880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