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为什么要合资

作 者:

作者简介:
本报记者 姜波 郑波

原文出处:
经济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同在北京、同是大型啤酒生产企业,“五星”与外商合资了;“燕京”却坚持不合资。

      为什么一家要合资,一家不合资呢?

      “我们之所以要合资,是形势所迫,如果再不合资,只有死路一条。”中美合资的北京亚洲双合盛五星啤酒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惠臣如是说。

      北京双合盛啤酒厂创建于1915年。几十年来,五星啤酒业绩骄人。1929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56年被周恩来总理亲自指定为国宴专用啤酒;1979年被北京市政府授予“著名商标”称号。近年来又开发出黑啤、干啤、无醇啤、纯生啤等新产品。当听到去年双合盛五星啤酒有限公司同美国亚洲战略投资公司等合资、而且美方因拥有60%的股份而取得控股权时,不少人感到惋惜与迷惑:“这么好的牌子怎么竟被‘老外’给拿走了?”

      赵惠臣原是北京钢琴厂党委书记,今年年初刚刚走马上任。据悉:有关方面就“五星”总经理人选曾物色了好多人,但很少有人愿承位;尤其是啤酒业内的人都是避而远之。赵惠臣是硬着头皮到职了。“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知道‘五星’的情况了。”

      “可以这么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五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这里面有国家产业政策与上级机关政府行为等原因,但更主要的,是‘五星’自己把自己打倒了。”

      “前些年,国内厂家为市场份额的激烈竞争中,‘五星’走了两步棋,一是联营、二是兼并,愿望是好的,但结局却很糟糕。联营厂越搞越多,兴旺时搞到40多家,成为国内最大的啤酒集团,其实收益并不多。到后期管理跟不上,质量问题越出越多,把自己的牌子给砸了,一下子垮掉了。1993年上级机关有意让‘五星’兼并华都啤酒厂;‘五星’在市内的地盘已经饱和,也有扩充的愿望。当时,‘五星’的年产不过七八万吨,而‘华都’的设计能力是10万吨,还背有4.5亿元的债务。 ‘小马拉大车’的结果,把‘五星’给拖垮了。老厂破破烂烂,90年代以来就没有技术改造等投入,合资前,企业债务近6亿元。”

      “就这样一个现状,不合资还有其他出路吗?不管怎么说,合资后,外方的资金马上到位,一下子投入5.4亿元, 把历史欠帐基本都还了。说是国家政策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不知能不能倾斜到‘五星’;即使再倾斜,恐怕也不会一下子给融资5.4亿元。不合资, 只能慢慢等死了。我很佩服李福成,他‘燕京’可以宣称不合资,他有实力;而且顺义县政府一直采取‘放水养鱼’的政策。‘五星’得到过这种政策吗?没有。现在合资了,国家把包袱甩掉了,而且企业资产升值,尽管对经营者压力很大,但国家受益;企业活起来了,职工也受益。”

      “说实在的,如果只看‘五星’的现状,根本不会有人问津。美国亚洲战略投资公司看中了中国的市场与未来,才拉上米勒公司一起投资的。中国啤酒市场必然走向集中垄断,而‘五星’的牌子是很有潜力的。亚洲战略投资公司现在是扎扎实实地经营,美国的啤酒专家也来了,在技术上进行指导。也许过些年,‘五星’面貌大改观,他们会转让股份赚钱。”

      赵惠臣认为,就“五星”而言,合资是完全正确的。但他又认为:“啤酒企业不应再搞合资了。不仅是啤酒,消费品这一块都不应再合资了。因为就技术和水平而言,国产品已经完全可以自立。应当把外资引导到高技术产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