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并购的中外目标差异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曹洪军,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曹洪军(1957- ),男,山东安丘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投资与资本运营研究。

原文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中外双方在并购中的直接目标和根本目标都是不同的。对已发生并购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中方目标中,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最为强烈,其次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而外方的两个目标即时股权(体现了对优势的寻求、利用、发展)和市场的追求也是强烈的。并购中的这种目标差异会导致双方在经济主权,价值链以及市场结构方面的冲突,而减小差异、消除冲突的途径就在于提高国内企业的研发能力、高效的激励、规制以及关联政策、完善的制度、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及尽量引进大型跨国公司。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05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7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5X(2004)06-0137-11

      一、中国政府与跨国公司的并购目标分析

      (一)中国政府利用外资并购的目标

      对于利用外资并购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做出了方向性的阐述,报告中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利用中长期国外投资,把利用外资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鼓励跨国公司投资农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从国家政策导向以及学者们的分析来看,中国政府利用外资并购的目标如下:

      1、弥补资金不足

      虽然中国有着巨大的储蓄存款余额,并且近几年的存贷差一直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是,由于各种制度性原因导致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严重不畅,我国仍事实存在着资金瓶颈的问题。这种情况下,通过跨国并购过程中外资的注入,可以弥补国内的资金缺口,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具体来说:一是弥补国有经济退出中的资金缺口。在未来几年内,国有企业将有计划地从竞争领域退出,其中大部分资产需要变现,国内非国有投资主体缺乏投资的能力或意愿,通过外资并购国企可使国有资产变现,从而弥补国有经济退出中的资金缺口。二是推动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缺口的解决。我国以前的高积累政策等历史原因造成了职工社会保障资金短缺,通过向外商出售部分国有资产,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三是帮助解决银行不良资产售出中的资金缺口,由于国家信用下国有商业银行的“预算软约束”等原因造成了国有银行拥有大量不良债权,这些不良资产数额巨大,其承接主体就成为问题。通过向外资出售部分股权,可推动解决这一问题。

      2、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总体来看,目前中国产业结构还不太合理,概括起来大致包括: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失衡,低水平产品过剩和高水平产品短缺并存,主导产业作用不明显以及第三产业发展不合理且发育不足。这样,就可以利用外资并购来调整和优化目前的产业结构和布局。(1)从产业结构来看,跨国公司在华的并购所涉及的重点由初级产品工业向高附加值工业、由传统工业向新兴产品工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贸易服务业等成为直接投资的热点。可以利用这些热点的转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相应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进一步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2)从产业布局来看,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产业布局尤其需要大的调整和优化。因此,可以鼓励外资更多并购经济不发达地区企业,带动当地企业集群发展,推动不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3、提高国内企业的R&D能力

      从技术转让角度来看,跨国公司掌握着发达国家70%的技术转让,80%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是世界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的源泉;从投资领域看,跨国公司更多的集中于高科技领域。这样,通过外资并购带来的技术溢出和相关效应的发展会推动国内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另外,如果能够尽可能多地吸引跨国公司将其R&D中心搬到中国,这样人才和先进技术的外溢效应将会更加明显。

      4、促进企业制度创新

      中国企业改革的历程表明,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就必须转换经营机制,实现制度创新,其中的关键就是产权制度的改革。跨国公司以参股或控股的形式进入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使得国有资本从竞争中退出,有利于国有企业治理问题的解决。原因就在于,国内和国外这两种资本相结合,可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实现产权多元化,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明晰产权基础上的产权多元化为企业经营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提供了有效的保证,有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在产权多元化的同时,由跨国公司导入通行的国际规则、惯例和不同的管理体制,这对于国内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推动中国国内市场的发育和市场机制的形成。

      5、引进竞争机制

      中国加入WTO以前,国内的一些行业都处于高度垄断的状态,这样在国内市场形不成有效的竞争,难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入WTO以后,中国对于这些行业开始放宽限制,国外公司在这些行业进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机制,提高了行业的竞争度,也带来总体效率的提高。另外在一些地区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对于当地的企业给予过度的“优惠”,使得国内同行业其他企业不能公平竞争。通过跨国公司的并购,就可打破这种地域性的垄断,也给国内其他同行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6、增强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内本土企业这些年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无论规模还是实力上都远远不如跨国公司。因此,可以利用跨国并购,在获得技术外溢效应的同时,通过中外两种资本的结合,借助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具备的条件来提高自己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通过并购,国内企业可以利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技术或者是跨国公司所使用的已经成熟的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其次,国内企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要远远小于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可以再提高国内企业的知名度同时增加销量。最后,在国外,跨国公司已经具有了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我国企业可以利用国外的销售网络将国内的产品外销,省去了打入国外市场的交易成本。这些都有利于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