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组织治理机制研究综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学术月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4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研究企业网络组织治理机制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技术革命等力量的推动下,那种传统的管理手段和经营理念已很难适应时代的挑战,企业不断地处在日益复杂多变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态环境中。一方面,企业之间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企业的结构也日益复杂化和网络化,出现了一大批虚拟企业和战略联盟等形式的网络组织。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对网络组织的治理机制问题也越发重视。出现了许多有关网络组织及其治理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比照亚当·斯密和钱德勒把市场和企业科层分别称作“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之隐喻,兰逊把组织间协调称作“握手”,他提出用市场、组织间协调和科层的三级结构替代传统的市场与科层两级结构的观点。鲍威尔直接提出了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间交易模式的观点。他认为通过网络关系互动的组织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是以协作及沟通来促成各自的目标,互补和协作是网络的基石。威廉姆森认识到当代产业环境中创新的重要性,建议应当进行跨学科研究,包括管理研究,超越经济学和法律的范畴而发展一套能够适应21世纪企业发展的新的治理范式。陈守明从网络组织的经济效应上进行了分析,指出:网络化发展可便于企业挖掘综合优势,发挥组合效应,达到“1+1>2”的组合效应。

      国内外研究者对网络组织和网络治理机制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值得我们重视。这是因为对企业网络组织的治理机制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将有利于拓展对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下不断涌现的网络组织治理机制规律的认识,丰富企业理论,有利于提高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网络组织治理的效率,为企业的快速成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提供支持。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网络组织治理机制研究的现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思路,以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作一个梳理并有益于网络组织治理机制的进一步探索。

      二、国内外学者对研究网络组织治理机制问题的研究综述

      在科斯的企业理论中,企业是以非市场方式——科层组织对市场进行替代。科斯认为: (1)市场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机制和协调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企业也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机制和协调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企业最显著的特征便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在企业内,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交易被取消了,企业内部的权威决定要素的配置;(2)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存在是因为: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费用比通过市场进行同样交易的费用低,企业之所以存在是由于一系列要素所有者之间的短期契约被企业与生产要素所有者的长期契约替代了,从而节约了交易费用。在企业内部契约中,生产要素所有者为获得一定报酬而同意在一定程度内服从企业家的指挥,与此同时,契约也限制了企业家指挥要素的范围;(3)企业规模的大小(即企业之间的边界)取决于由于企业的存在而节约的交易费用与企业存在而引起的组织费用和管理费用之间的比较。科斯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企业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而出现的,企业实际上是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一组长期契约。因此,科层治理与市场治理被认为是两种基本的治理形式。但在战略联盟、企业集团这些以网络为基础的企业之间存在交集的组织形式中,不仅仅有市场的价格机制起作用,而且企业间的契约也发挥着效力。因此,在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组织。威廉姆森指出:企业的出现是不确定性大、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程度高的结果。威廉姆斯认为,现实中的生产要素交易过程中,存在着资产的专用性,如地点的专用性、有形资产的专用性、边干边学形成的人力资本用途的专用性、奉献性和品牌资本等。由于这些资产专用性的存在,使得事先的竞争被事后的垄断或买方独家垄断所取代,结果导致将专用性资产的“准租金”攫为已有的机会主义行为。他认为,用纵向一体化替代现货市场可以消除或减少各种机会主义行为,这是因为在纵向一体化的企业组织中,机会主义因受到权威的监督和长期雇佣关系而弱化。因此,要素企业交易替代要素市场交易是因为专用性资产的存在,要素市场的企业交易不能全部替代要素的市场交易是因为并非所有的资产都具有专用性。威廉姆斯同时还认为,当不确定程度、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三个维度变量处于低水平时,市场则是有效的协调方式。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是双边、多边和杂交的中间组织形态。在这里的中间组织形态即网络组织形态。

      20世纪70年代之后,对组织间网络的研究在承认企业组织理论的市场依赖和技术依赖重要性的同时,对其经济活动的基础研究开拓了一种更为广阔的视野。人们对导致企业组织间网络安排及其演变的各种要素方面进行了探讨,把分析的重点从过去的注重对企业组织活动边界的界定、企业与市场相互之间的最佳组合以及对企业内部科层组织形式的选择等转向了对企业内外能够诱导和实际存在的各种各样交互作用的网络关系及其构造的研究上,提出了以互补性活动、资源依赖、协作网络和种群生态观点为中心的网络理论。互补性活动的观点为网络组织的存在提供了一种正式的理论基础。这一研究认为,企业组织仅仅从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截取某些环节从事社会的分工活动,企业组织通过对各种活动的协调把它的能力体现于生产和服务过程之中,因此,企业的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补的。相互补充的活动在企业之间需要协调,特别是那些密切互补的活动,其结果是需要企业间复杂多样的组织安排和协调机制。资源依赖则从企业组织间分工形成的企业间相互依赖的网络出发,认为该网络导致了对企业组织间作用的制约,从而产生了企业组织间相互依赖和长期关系的多样性合约。而协作网络的观点则认为协作是进行更大创新,解决更大问题以及获得更大业绩的前提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更多的企业组织正在从传统的敌对思维模式向伙伴方向进行转变。种群生态学理论则着重研究各种组织类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一个种群是指进行类似活动的一系列网络组织。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这种网络组织是由客户、供应商、主要生产厂家以及其他有关人员所组成的动态适应系统;这种系统甚至还可以把资金提供者、待业协会、政府和半政府机构等包括在内,构成不同的网络生态系统。企业之间的竞争由此演变成了种群之间的对抗性竞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组织形式和规模的拓展,人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网络治理机制这一领域。多数研究文献都预设组织网络的运作逻辑或治理机制是信任,认为网络中信任机制是建立在组织间的人际关系之上。通过人际关系的强纽带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与道德观,通过社会关系形成的制约,以及关系互动中所塑造的集体身份认同,促使大家去履行承诺,不轻易从事机会主义行为,以免破坏自己在社会网络中的信誉,降低相互之间的信任感。McKnight、Commings和Chervany认为,在组织间网络的构建初期信任应更加得以重视。Jarvenpass和Leidner的研究表明在新的、临时性组织中,信任的作用更加重要,因为它充当着传统控制和合作机制的代理品的作用。Kasper-Fuehrer和Neal M.Ashkanasy认为,虽然传统的信任构建于长期交往的基础上,而在组织间网络中,这个条件很难得到保证,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组织网络中所强调的是临时性,信任将不可能存在并发挥作用。他们指出:未来的组织将更加松散,而且合作机制将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许多经验研究的结果表明,信任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绩效的论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