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博弈与企业政策

作 者:

作者简介:
程乐夫,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上海市,200010。

原文出处:
经济与管理研究

内容提要:

政府的企业政策从出台到执行的过程往往就是政府与企业之间博弈的结果。政企目标差异则是政企博弈局形成的原因。政企之间行为的博弈以各自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政府行为的制度化、企业政策的稳定性可以造成博弈的和解,出现比较理想的结果。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4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目标差异导致政企博弈局的形成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制度环境是一种把市场和政治混合在一起,相互交叉,相互冲突,关系极为复杂的网络环境。而造成这一复杂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策过程触动、纠缠着许多冲突对抗的利益关系。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更是充满了私人目标和社会目标、企业目标和政府目标的矛盾冲突。事实上,许多企业政策的出台过程,往往是政府与企业之间博弈的结果,或者是政府与企业之间博弈的均衡过程。此外,广泛流行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民间定理”则从另一方面说明,政策的执行过程是一个充满了对抗冲突的博弈过程。这样,一项政策最终能否达成目标、解决问题,自然也取决于这个博弈过程最终与政策目标是否吻合。

      二、政府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再认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作为政府的附庸,其利益目标与政府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在某种意义上,国有企业是政府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和工具,不存在国有企业独立的目标要求,由此而产生的企业办社会、企业冗员过多、包袱过重等一系列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是独立的法人,因而具有相对独立的目标要求,其行为必然以自己效用最大化为准则,而政府作为生产公共产品的部门,需要以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目标,这样就形成了政府的不同于企业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其资产所有权在政府,其行为又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政府的目标,不存在完全独立的企业目标。因此,我国的政府目标与企业目标不存在全局的、根本的冲突,但个别、局部的矛盾冲突或差异显然是存在的。

      三、政企目标差异的实证分析

      国有企业不能完全按照市场主体的行为法则来安排劳动力就业,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在职失业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中,富余人员已不仅表现为对企业产值的零贡献,而且是在多层面上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的日常管理、企业的文化建设,因为富余人员的存在而无法高效化、制度化、严格化,因此,国有企业追求用工效用最大化是其重要目标之一。市场化进程中的国有企业,一方面要追求实际收入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如何分流富余人员,追求用工效用的最大化。如此,国有企业的效用函数可表达为u=f(π、m),(π、m分别为企业实际收入、下岗人数)。假定,企业存在最佳就业人数,在隐性失业消失前,u与m正相关,隐性失业消失后,u与m负相关。在实际工作中,政府与国企关于用工人数的谈判是会发生的,其所遵循的规则是:当企业要求增加下岗人数时,政府就要求企业根据下岗人数m的多少,按比例增加利润的上缴基数。在效用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下岗人数与企业自身实际收入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关于企业效用函数,可进行实证分析。下面表格是上海某家电企业某年与当地政府就职工就业问题进行协商的结果(数据略有调整)。企业当年总收入为1600万元,富余人员200人。

      表中(0人,1200万元),(100、900),(150、850),(200、820)是四个可供企业选择的数量组合,它们具有相同的总效用。

      

      隐性失业消失后,可继续分析企业总效用函数。假定企业预计第一个100人离岗后企业年底将损失300万元,第二个100人下岗后,企业将增加损失400万元(边际收益递减)。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假定第一年年底企业已选择了(200人、820万元)的数量组合,则当企业300人下岗时,企业用工缺口100人,第二年年底企业将损失300万元收入,若政府或其他渠道在员工下岗的同时补贴企业300万元,这样企业第一年底的收入为1120万元,企业总效用保持不变。当400人下岗时,政府补贴700万元,企业第一年年底收入为820+700=1520万元。如此,企业总效用仍保持不变。

      综上所述,企业等效用曲线分为二部分,在隐性失业消失点上,曲线表现为增函数性质,之下则为减函数性质,其形状应为顶点是(200人,820万元)的向横轴正方向开口的二次曲线。

      四、政府效用与企业效用的帕累托改进

      当前,下岗分流是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据估算,国企在职失业的比例仍在30%左右。国有企业在追求收入最大化的同时,显然也期待着将过多的冗员推向社会,即在职失业最小化亦是国有企业追求的现实目标。就政府而言,尽管提倡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但在短期内,因就业空间不可能有大的改善,因此,“下岗分流”亦是政府在微观的指导,政府不可能希望在短期内将冗员全部推向社会,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如此,政府作为社会管理部门,当以追求在岗人员最多、下岗人员最少为目标,而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又以追求资产收入最大化为目标。据此,可以引入埃奇沃斯曲线:

      

      上图中I1、I2、I3为政府的等效用曲线,U1、U2、U3为国企的等效用曲线,点P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状况和国企职工的就业状况。ON为国企职工在岗人员数,MW为下岗人员数,ON为政府来自国企的收入,NY为国企的收入。政府效用由在岗人员数与政府收入共同决定,企业效用由下岗人员数与企业收入共同决定。企业欲将过多的人员包袱推向社会,就必须将其减员增效后的部分收入转移给政府,由政府统一安置下岗人员。点P不在协议曲线上,存在帕累托改进,为实现政府与企业的总效用的最大化,同时,为避免政府与企业间关系的过大幅度变动而导致社会不稳定,因此,因选择P到协议曲线最短距离,如图中的“PP’”,点P’为帕累托最优点,其对应的就业人员为OM’,下岗人员为M’W,政府收入为ON’,企业收入为N’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