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置换及其理论内涵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迎秋,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00732。

原文出处:
财贸经济

内容提要:

本文所阐述的新置换理论是对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置换现象的系统概括、大胆抽象与深刻总结。作者首先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新置换理论中的“置换”范畴进行了剖析与界定,并阐明了它的六层含义;然后,具体分析了新置换理论与其他置换理论的主要区别及其基本联系;接着,集中分析和阐明了支撑新置换实践的五大理念;最后,归纳指出了新置换理论的系统阐发对于推进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深化企业战略学研究和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4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102(2003)10-0013-08

      同其他一切经济理论一样,新置换理论(New Swap and Alternative Theory)也是实践的产物。没有新置换实践,不可能产生新置换理论。离开了新置换实践,新置换理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置换实践,首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寻求自身更大发展的实践。本文所阐述的新置换理论就是在总结我国企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全新理论。新置换理论的基本内涵是:以人力资源开发与运用为主要基础,以网络直销为基本支点,利用品牌效应,实施跨要素、跨部门、跨产品、跨地区、跨市场乃至跨国界“置换”,并在系统性“置换”过程中,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与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扩张力和发展力,实现企业的跨地区、跨市场乃至跨国家的大规模经营与跨越式发展。

      一、新置换理论中的“置换”范畴

      新置换理论中的“置换”与实际经济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个别“置换”现象完全不同。实际经济生活中偶然发生的“置换”,基本上是不自觉的,或者虽然有自觉的一面,但基本上是非系统性的。而新置换理论中的“置换”,则不仅是自觉进行的,而且是系统实施的。因此,新置换理论中的“置换”,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置换”的“综合性、系统性置换”(Swap and alternative)。

      第一,“新置换”强调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为主要基础。这是就“新置换”操作主体必须具备的基础性条件而言的一种规定性。“新置换”重视人和人的能力的开发与运用。在新置换理论体系中,置换必须是系统性的。企业要实施系统性置换,并保证这种置换最终达到预期目标、取得预期效果,需要的条件很多,其中首要的一条便是人。没有人,不仅置换不能进行,而且置换实现后,其结果也难于延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置换理论中的置换只片面强调人的作用,而不管人本身的质量。恰恰相反,新置换理论中的置换不仅强调首先要有人,更强调把人当作企业发展的一种特殊资源来开发和运用。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扩张力和发展力,是“新置换”和“新置换理论”的第一要素。

      第二,“新置换”还特别重视网络直销的支点作用。新置换理论中的“置换”不是在任何时候和任何环境下都可以随意运用的一种普遍性手段。新置换理论中的“置换”对置换实施主体的主业特征有很严格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这个企业是否具备支撑置换的网络技术基础。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基础,虽然不排除它仍然可以实施某种置换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但它却无法实施系统性置换。例如,它可以用先进设备置换落后设备、用高能人置换低能人、用新材料置换旧材料,等等。但是,它无法从新置换理论的高度实施“新置换”。“新置换”作为系统性置换,是一种依赖于营销网络的置换,网络直销是“新置换”得以全面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支点。不拥有营销网络的企业,虽然也可以搞一些与企业发展要求有关的“置换”,但这类企业不需要、也搞不了“新置换”。这就是说,新置换的系统性是与实施新置换的主体拥有营销网络密切相关的。

      第三,“新置换”也特别重视企业的品牌效应。企业是否拥有一个好的品牌,是其能否实施品牌与外部加工能力置换的一个重要条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求生存、谋发展,一天也离不开对企业品牌的维护与管理。品牌决定着企业的声誉,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和核心能力,并构成企业持久生存及其长期发展的直接基础。市场经济越发达,品牌对企业的意义就越大。一个企业,拥有一个好的品牌,就等于拥有了市场和客户,从而也就等于拥有了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相反,如果一个企业根本没有自己的品牌,虽然不能说此类企业难于获得必要的生存空间和发展余地,但其生存与发展的代价必然很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品牌效应。正是由于客观上存在这样一种品牌效应,品牌也就成了企业实施系统性“置换”,特别是实施企业品牌与企业外部生产加工能力的“置换”,并通过这种“置换”实现企业迅速扩张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置换”即本企业品牌与企业外部生产加工能力间的置换。

      第四,“新置换”本身还是一种新的经营与管理模式。众所周知,按传统管理理论,企业必须对人、财、物、产、供、销、存等七大运营要素进行科学经营与严格管理,否则,企业就很难健康运行并获得顺利发展。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也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概莫能外。而按新置换理论,并不一定非得把这七大运营要素统统放在企业内进行经营与管理。企业不仅可以、而且应当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的角度考虑,把一部分运营要素从企业内置换到企业外,并通过这种置换,动员更多的外部力量加入本企业的总体运营过程,以此来推动本企业实现更快的扩张和更大的发展。在“卖比买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这种性质的置换,不仅有助于大幅度提高的企业竞争力,而且有助于大幅度提高企业的扩张力和发展力。因为,这种置换不仅有效地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经营与管理的成本,而且还有效地实现了企业营销链条的更大规模扩展与延伸,同时也大幅度减少了企业的产成品库存。这种情况表明,新置换不仅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种重要策略,而且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与效率一种有效模式。

      第五,“新置换”同时又是企业可用资源与要素的整合方式。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可用资源是多元的。除了传统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等基本生产要素外,市场资源、区位资源、制度差异资源等等也是企业发展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和要素。传统的资源整合方式往往致力于前三大传统资源和要素的整合,很少注意后三大新型资源和要素的整合。例如,按照传统资源整合方式,市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往往是线性的,几乎不会从市场和网络间交叉与互动的角度去考虑资源和要素的系统整合。而按照新置换理论,市场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点并不是市场本身,而是市场间的资源置换与功能互动。比如,在区位资源整合问题上,按照传统整合方式,公司开展业务往往只从区位优势角度考虑公司业务,而不会从区位差异的角度考虑公司可用资源的整合,更不会从置换的角度对这些资源实施整合。而大量实践证明,区位差异本身就包含着市场的差异、生产水平的差异和消费能力的差异,等等。因此,能否通过置换(包括跨地区、跨市场、跨国家的置换),将发达地区和国家的产品推广到落后地区和国家,将落后地区和国家的资源输送到发达地区和国家,对于公司的发展便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新置换”取得了传统整合方式无法取得的效果。又比如,对于制度性差异,就更是一个需要置换来获取其收益的一个重要资源了。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性,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必然存在各种制度性差异(包括政策、法律和法规方面的差异)。能否发现和积极利用这些制度性差异,并通过选择特定产品和服务充当置换媒介,整合制度性差异所形成的资源优势,实施资源、产品和服务的制度间置换,获取制度差异收益,则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能否在跨国经营与发展中常盛不衰的一个重要条件和保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