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理论新探:企业自组织理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徐全军,四川社会科学院工商经济管理研究所研究生。

原文出处:
南开管理评论

内容提要:

当今建立在经典科学理论基础上企业理论派别林立,但都没有对企业做出圆满的解释。作为研究自组织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规律的复杂性科学,为破解企业“黑箱”提供了有力的武器。本文用自组织理论初步探讨了所有企业理论不能避免的五个核心企业问题,并通过述评提供了一个理解企业派别的宏观框架,认为企业自组织理论在未来的企业理论之林中居重要地位,目的是为建立一种新的企业理论“添砖加瓦”。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3 年 07 期

字号:

      企业理论是经过概念化和模型化的解释与预期企业特征和行为的理论,是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关注的重要方面。[1 ]当今的企业理论派别林立,但都没有对企业问题做出圆满回答。

      近30年来,复杂性科学在经典科学的基础上成长起来,而自组织理论以全新的思维方法,将对企业做出更深刻的解释。

      一、企业理论的演变

      1.传统经济学的企业理论

      最早的企业理论源于古典经济学劳动分工论。1776年,亚当·斯密(Adam Smith)分析了劳动分工对生产率和经济成长的影响,认为“劳动分工由市场化程度决定”。1833年,查利斯·巴比吉提出,劳动分工使企业各项功能相互区别并走向专业化,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马克思也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分工,有分工就有协作,企业是协作劳动的组织形式。[2]

      劳动分工论揭示了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企业能力理论可以说是它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它假设经济部门在本质上或多或少是同质的;强调工艺的分工,而忽视了能力的分工。

      19世纪末,马歇尔(A.Marshall)开辟了新古典经济学,把社会分成纯粹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两部分,从而经济研究从古典经济学的专业和组织转到了确定组织的资源配置。企业是确定的,但企业为什么会产生此类问题却没解释,企业仅仅是“黑箱”。

      新古典经济学关注价格配置效率,而完全疏漏了企业内部效率,只将企业当作一个生产函数。从现代企业理论的角度而言,它不能称作企业理论。

      2.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契约理论

      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不满足于新古典企业理论的解释,理论界才冲破重重压力,提出了企业契约理论。

      1937年科斯(Ronald Coase)在《企业的性质》中认为,企业的形成是为了减少市场交易费用。这一理论被称为交易费用理论,后来威廉姆森(Olive Williamson)进一步认为,交易成本的存在取决于三个因素: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资产专用性。

      阿尔钦(Armen Alchian)、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s )通过“队生产”模型认为,古典企业产权结构是为克服企业内部各要素所有者的偷懒和“搭便车”而建立的的制度安排。

      1963年,塞耶特(Cyert)和马奇(March)出版了《企业行为理论》,把企业看作人的组织,激起了人们对企业行为方面问题的思考。[3]阿尔钦(Armen Alchian)和德姆赛茨(Harold Demsets)论述了监督问题,詹森(Michael Jensen)、梅克林(William Meckling)提出了代理成本,法玛(Eugene Fama )和詹森论证了组织形成与投资决策等。

      这一派别研究的重心是交易成本、契约、代理和不完全协约等,强调产权、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有限理性。它关注企业各种规制,对企业所有权最优安排、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契约关系等做出了明确的解答,对我国的国有企业改制深具影响。

      但是,这一理论忽视了企业生产属性,未能探讨企业能力、企业战略等根本的企业问题,[4]忽视了企业的学习行为, 没有解释企业演进的动态过程。

      为什么在相似的激励安排下,有的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功,而有的企业遭到失败?为了回答这类问题,企业理论家不得不寻求其它理论。

      传统经济学的企业理论

      1.亚当·斯密(1776):劳动分工与生产效率;2.查利斯·巴比吉(1833):

      专业化与效率;3.马克思(1857);企业是协作的组织形式;4.大卫·李

      嘉图(1953):资源与能力是外生的;5.奈特:企业家精神与企业;6.马

      歇尔(1920):企业内部成长论

      企业的契约理论

      1.科斯(1937):交易成本;2.威廉姆森(1975):交易有效性

      (1971,1975):组织一体化;3.阿尔钦和德姆塞次(1972):团队生产监

      督;4.普雷斯科特和非瑟尔(1980):组织成本;5.阿尔钦和伍德沃德

      (1987):道德风险;6.塞厄特和马奇(1963):企业行为;7.詹森、梅克

      林(1796):代理成本;8.法玛和詹森(1895):组织形成与投资决策

      企业的能力理论

      1.潘罗斯(1953):企业成长论;2.塞尔兹尼克(1957):自我构造能力;

      3.纳尔逊和温特(1982):经济演化理论;4.沃纳菲特(1984):企业资源

      论;5.普拉哈拉德、哈默(1990):企业核心能力;6.福斯(1993):核心

      能力7.哈默、贺尼(1994):能力基础竞争;8.提斯、皮萨诺、苏安

      (1997):动力能力

      企业的资源理论

      1.沃纳菲尔特(1984):企业资源论;2.罗门尔特(1984):特殊资源与超

      额利润;3.巴尼(1986):战略资源特征;4.温特(1987):知识能力与资

      源;5.迪瑞克斯、库勒(1989):竞争优势与资产;6.库勒(1991):资源

      说;7.罗曼尔特、申德尔、提斯(1991):资源观;8.皮特瑞夫(1993):

      四种资源战略;9.科利斯、蒙哥马利(1995):资源战略

      企业的知识理论

      1.潘罗斯(1953):企业成长与知识积累;2.塞厄特、马奇(1963):企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