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去年11月份正式启动以来已有半年多。第一批试点企业的方案报批工作已基本结束,第二批试点企业的方案报批也开始启动。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此同时,由于相关因素不配套,企业改制也遇到了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难点,迫切需要予以解决。 难点一:企业动力明显不足,改制积极性难以发挥 目前在试点企业中较普遍地存在一个“缺乏”和二个“担心”。一个“缺乏”是:缺乏推进改革的利益机制。由于与以往的改革不同,这次改革企业得不到很多政策优惠。相反,产权明晰后,原来留在企业的一部分利润要以红利形式上交给国家,企业收益将明显减少。尤其是对效益不好的企业来说,在改革中可能被兼并和调整,丧失原来的独立存在地位,因此,积极性不高。二个“担心”是:1.担心国家设立国家资产经营公司向企业派驻国资代表后,既增加了“婆婆”,又多出了一个“老板”,不少权力将上交,企业会被“套牢”,被管得更死。而且,将来厂长经理与董事长之间的关系很难处理。2.担心按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集团公司后,企业原来的法人地位被取消。企业担心被母公司“平调”利润。因此,不少企业认为,在产权关系上还是“难得糊涂”好,对改制持消极态度。一些原本积极要求挤入试点行列的企业,现在也开始采取拖延战术,希望退出试点行列,从而使整个改制的进一步推进面临较大困难。 难点二:产权主体模糊不清,资产授权落脚点难以确定 目前虽然原则上说企业的国有资产归国家所有,但实际操作中究竟由谁行使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的权力,是国资办?市经委?主管局?职能局?还是其它的授权经营机构?文件上很不明确。因此,企业产权流动和经营红利的上交没有对象,企业改制和规范运作无法操作。而且,即使是一些文件上已经明确的东西,在实践中也有众多争议,很难实际操作。例如,对于国有企业的全资子公司,文件中规定谁投资谁收益。如果照此执行,这些子公司都要上交国家,企业因此将失去发展的积极性。 同时,在这次改革中国有资产经营究竟是授权给政府部门(抑或资产经营公司),还是授权给企业,在决策上始终把握不定。一方面,授权跨度过小不利于将来实现“抓大放小”;另一方面,授权跨度过大又不利于调动现有企业的积极性。由于这一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因而当前企业的转制速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对同一企业,局、公司和企业自身分别有不同转制方案,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磨擦和矛盾。另外,目前国有资产授权只能授给国有独资企业,对于集体资产则没有人管。这种状况与产权多元化目标明显不符,将给改制的进一步深入带来很大的问题。 难点三:外部条件约束过多,产权多元化和产权流动困难重重 首先,由于目前企业利润普遍等于或低于银行利息率,因此,企业向职工出售部分公有股权,实现产权置换十分困难。其次,由于改革不配套,企业产权多元化很难推行。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1.由于工商和税务登记未作相应调整,因而国有企业进行产权置换后,本应享受的优惠政策失去了,也有的企业在税务上多出一项纳税,影响了企业产权置换的积极性。2.目前的财政政策只对国有独资企业实行所得税返回,对混合产权的企业没有相应的支持,因而很多企业不愿实行产权多元化,结果造成公司改制中国有独资企业过多,与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初衷背离。再次,由于国家对发展产权市场和产权交易依然实行严格控制,加上上海产权市场的发展在劳动力安置、土地政策、资产评估、债权债务处理、外商收购企业和税收政策等配套改革方面均存在诸多障碍,还未取得重大突破,因此企业间的产权流动十分困难,想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盘活资产存量、优化重组的目标很难达到。 难点四:社会环境改革不配套,企业转制受到强力制约 一是历史包袱难以卸除。由于目前财力有限,企业所负担的历史包袱难以从财政上解决。而通过资产评估将企业资产帐面价值中的“水份”挤干,增强发展后劲又涉嫌国有资产的流失,在认识上尚未取得一致。同时,企业债权转股权也由于与企业债务大头的金融债务按规定不允许转债为股而遭受挫折。因此,企业的历史包袱还很难卸除。只能“重”装上阵,很难达到搞活的最终目的。二是下岗人员难以安置。由于目前职工心态很不平衡,政策配套相对滞后,加上劳动力结构不尽合理,因而,下岗人员的安置和再就业十分困难,影响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推行。三是亏损企业难以破产。目前,国家有关政策不配套,如国务院94年95号文件规定企业破产,主管公司、主管局对企业贷款所作的担保视作行政担保、无效担保,但对企业之间所作的担保仍规定要追究责任,从而实际上造成一户破产,要连带几户跟着破产,使社会无法承受。四是政企难以彻底分开。在这次改革中,由于没有将国家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分离,因此,国有企业仍然无法摆脱政府主管部门的干预,企业的融资、集资、投资和外贸等重大活动仍然要层层审批,政府部门仍然采用行政命令和计划手段来调控。从目前所反映出来的情况看,一些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热衷于企业转制,主要是为了扩充自身的权力。不少人想着到企业去当党委书记,以便日后能够当上董事长,但这些人旧的经营管理观念和手段并没有很大的改变。因此,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独立自主的法人和市场竞争主体,受到的制约很多,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