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每年对企业都会进行不同范围的座次排名,任何一种排名方式都反映了其特定的价值取向。在短缺经济时代的中国,是以产值的大小给企业排名的,其用意非常明显:社会财富短缺,产量是主要矛盾,产值越多越好,所以,每年都将荣誉的桂冠给了那些产值多的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西方主流经济,强调的是规模,是市场占有率,所以,全球《财富》500 强是以销售额作为排名依据的,它鼓励企业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排名方式所确定的价值取向,客观上引导着企业努力与奋斗的方向。如果排名方式依赖于诸多反映企业状况的数据中的一种,依据片面的单一数据排名,势必引起价值取向的误导。能排上名次,不仅是企业的需求,更是企业家的需求,其名誉的光环和广告效应是不可低估的。一些企业为了排上名次,进入所谓的“500强”、“每股利润前100名”,便采用种种手段,为扩大产值而顾不得“粗放经营”,为追求销售额“上了规模却不经济”,为体现最佳利润而不惜“竭泽而渔”……更有甚者,虚报产值,虚报销售额,虚增利润,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排上座次再说。其结果可想而知,一些在产值上排为老大的,企业亏损也最大,一些在销售额上实现突破的,企业效益却不断下滑,一些在利润上排上了座次的,企业好景不长,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企业占有大量的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政策资源,由于经营管理上的原因,而使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闲置甚至浪费了巨大的资源。但由于其占有资源的基数特别巨大,所以,按产值或销售额排名时,它们也是座上客。 导致这些负面结果的出现,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恐怕就是基于单一因素的统计排名存在的内在缺陷而引起的。 企业无论大小,在表现形式上可能千差万别,但其本质是一样的。一方面,企业要向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索取、占有并消耗一定的资源;另一方面,企业通过生产加工出产品或服务,通过交换,最后以企业交纳税赋,支付多种资源的报酬等形式回报社会。从本质上讲,这个过程是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但由于经营管理水平的不同而导致付出的代价和得到的收获不相等,出现反能量守恒定律的现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按照牛顿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引起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并且方向相反。同样,企业的一举一动对自然与社会都会有不同的影响,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企业也会有一定的制约,这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引起的结果。但是这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并非大小相等并且方向相反,而且还存在一个“因果关系时间的滞延性”问题。不同的企业在占有与消耗相同的资源后其收益会有明显的不同,这就产生了力量不相同的结果:一些企业对自然与社会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而另一些企业则会对社会产生危害,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这是方向相反的结果。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润而造成的对环境的破坏要几年、几十年后才显示出来,这是“因果关系在时间上的滞延性”引起的。 可见,一个企业其付出的代价和得到的收获既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也不符合牛顿定律。正因为如此,我们在企业排名的价值取向上不能取单一的统计数据作为排名的依据。 美国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博士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一个系统性思考理论。他认为,在古老的文明中,“完整”与“健康”是同义词,今天我们的这个世界如此不健康,跟我们没有能力把它看做整体有极大的关联。同时,因果关系在时间与空间上并不是紧密联接的。因此,凡事要系统地、本质地、全面地进行思考,并用这种观念来指导行动。企业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个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不断地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维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同时,企业作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或者只看现在,不看历史和将来的做法都是不对的。 正因为企业与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要想通过企业排名来起到良好的价值引导作用,就必须把企业放到整个系统中来考虑。因为企业无论大小,其存在价值在本质上都与付出的代价与得到的收获相关联,所以这里可引入一个“企业社会贡献率”概念。 从关系上讲,企业社会贡献率应与付出的代价成反比,与得到的收获成正比。由于企业是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所以企业的付出即整个社会付出,企业的收获即整个社会的收获,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这种关系,即V=G/C。这里的V表示企业的社会贡献率,是因变量;G表示企业的收获, 包含了企业交纳的各项赋税,社会捐赠,自有资本的增量部分,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利润回报,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改善等等;C 表示企业付出的代价,包含了占有、闲置、消耗的社会资源,如土地等自然资源、货币资本、人力资本,占有并享用的政策资源,如专营垄断权等,还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等。但是,这个公式对企业状况的反映仍是一种静态片断的数据。 要得到一个真实的企业社会贡献率,还必须考虑两个问题: 一是机会成本。根据经济学上的“经济利润”概念,企业成本应该分成两个部分,即外显成本和内含成本。外显成本就是会计报表中反映的企业支出,也就是上述公式中的C。内含成本也叫机会成本, 是由放弃机会引起的。比如,同质同量的资源,如果由A企业运作, 得到的回报是1000元,而由企业B运作,则得到3000元回报,假设, 该行业平均回报为2000元,那么,当这些资源实际上被A企业运作时,相对于B企业来说其回报是-2000元,相对于该行业的平均回报来说是-1000元。我们的很多企业在作会计核算时,根本没有考虑内含成本,这就是按利润排名的致命缺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