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2)04-0019-05 一、跨国购并: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重要的实践形式 2002年4月12日, 朱镕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创新世纪亚洲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朱镕基认为,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起点。中国将进一步向亚洲和世界开放,向各国的企业家、投资者开放。中国将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国各种所有制的企业走向世界。根据新华社2002年2月28日的报道,2001年,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 我国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仍然取得成效,截至2001年底,我国累计参与境外资源合作项目195个,总投资46亿美元;累计设立各类境外企业6610家, 协议投资总额123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84亿美元; 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99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15亿美元,带动出口近60亿美元;累计签订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额26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07亿美元,外派劳务252万人次。 其中,跨国购并方式正在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一种重要的实践形式。跨国购并,是指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外国企业的一定甚至全部份额的股份或资产收买下来,从而对后者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企业进入国外的新市场,面临着比进入国内新市场更多的困难,如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经营环境的差别、政府法规的限制等等。采用购并方式进入国外市场,不但可以加快市场进入的速度,而且可以利用国外原有企业的运作系统、经营条件和各种资源等,使企业在今后得到顺利发展。另外,由于被购并的企业与进入国的经济紧密融为一体,不会对该国经济产生太大的冲击,因此,外国政府的限制相对较少。 80、90年代,中国一批有实力的国有企业就已尝试过到国外购并企业的做法。1988年,首钢在美国购买了麦斯塔工程设计公司70%的权益,从而获得了国外先进的冶金技术并增强了设计力量。1992年11月,首钢在秘鲁铁矿投标竞争中获胜,以1.2亿美元购买了秘鲁铁矿公司,使其成为首钢在境外最大的独资企业。1993年正式接管后,秘鲁铁矿公司生产经营迅速迈入正轨,成品矿产量由年产200万吨上升到512万吨,销售收入9383万美元,创利润500万美元, 这对保证我国钢铁生产所需的铁矿石的长期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1993年,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购买了德国纽勃兰登堡一个年产500吨的青霉素厂。1994年1月,铁道部与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同加拿大新斯科舍省西斯科公司达成购买悉尼钢厂的基本协议,3年内双方各出资1500 万加元作为经营发展以及另外1500万加元作为资本投资,组成中加合资企业共同经营。3年后, 中方再付给西斯科3000万加元购买悉尼钢厂的全部财产,使得悉尼钢厂成为中方的独资企业。此外,中国建筑工程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公司、中国化工总公司等都在欧美等地收购了一些企业。 根据外经贸部的统计,在2001年,我国企业实施的跨国购并的累计投资约达12亿美元,其中,中海油以5.85亿美元收购了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五大油田的部分股权,获得每年4000万桶油(约合637 万吨)的市场份额。我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的跨国购并战略中,除了中海油等大型骨干企业表现突出、龙头作用显著之外,海尔集团、万向集团、华立集团、华谊集团等企业也正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成为我国“走出去”战略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我国企业跨国购并的实践及其分析 1.万向集团:进行前向一体化,为现有产品打开通路 前向一体化(forward integration)是纵向一体化的一种形式, 即沿着与企业当前业务的输出端(价值体系的下端)有关的活动向下延伸,如运输、销售、维修和售后服务,以及下加工等,都是围绕输出端的活动。2001年8月28日,万向集团成为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美国UAI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万向集团收购UAI股权的意义在于:(1)对万向集团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极为有利。万向集团成为UAI第一大股东之后,可以充分利用UAI的市场网络,来卖万向的产品。万向集团的策略是通过收购UAI 的销售网络,获得UAI长期以来在市场上建立起来的品牌和信誉。UAI的市场网络已经非常完整。尤其是其制动器产品,在美国维修市场的占有率最大。而万向虽然万向节卖得很好,但是在1999年才开始生产制动器,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非常有限。(2)万向可以获得UAI的技术使用权,以供国内的万向企业使用。(3)万向可以获得UAI每年2500万美元的产品定单,并把这部分产品拿到中国来生产,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这是因为万向的优势在于其国内制造的成本优势。 在万向收购的18家海外公司中,采用“前向一体化,为现有产品打开通路”方式的,除了UAI,还有一家是美国的舍勒公司。1998 年,万向集团完成对美国舍勒公司万向节技术、专利、市场、品牌、设备的整体购并。早在1984年,万向在广交会上结识舍勒公司的创始人舍勒,该公司是一家主要在美国市场销售的汽车零部件经销商,当时,舍勒公司给了万向一笔3 万套的万向节订单,万向由此开始了汽车零配件生产之路。1985年,万向正式成为国际市场供货单位,当时在美国万向节销售市场中冠以“舍勒”商标。经过几年合作,舍勒公司从中获取高额利润,公司得到极大发展,这时出于获取更多利润的考虑,1987年,舍勒提出希望收购万向公司。对此,万向认为好处在于,有稳定的利润来源,但长而久之万向将成为舍勒公司的附属单位,根本无法让自己迈进海外市场。更为主要的是,公司领导人鲁冠球认为,在万向发展过程中,绝对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因此,回绝了舍勒的要求。其结果是:舍勒公司放弃与万向的供货关系,转而向东南亚寻找合作方。但是,从1987年开始,万向的业务非但没因舍勒退出而衰竭,反而在美国万向节市场上成为舍勒公司最主要的竞争者。反观舍勒公司,其新供货方的产品难以与万向抗衡,只好主动向万向提出购并要求。由于舍勒要价太高,谈判自1992年起一谈就是好几年。但这场旷日持久的谈判,随着舍勒市场份额日益缩小,使谈判向有利于万向一方发展,最终只好就范。在这次收购中,因为中途出现了第二个买家,所以后来万向拿到了最想要的东西,花了42万美元就收购了舍勒公司的品牌、技术专利、专用设备以及市场网络,而舍勒原来的厂房、工人等归另外一个买家买走。所以万向就把舍勒的所有产品全部拿到国内来生产,万向在美国市场每年增加了500万美元的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