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裁员的比较及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舒晓兵,廖建桥,华中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原文出处:
管理现代化

内容提要:

本文从背景、目的、方式、人员结构、退出机制、后果等方面对中美两国的裁员进行比较,指出我国当前裁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认为在制度上保证裁员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的前提下,建立和健全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和富余人员的退出机制是解决企事业单位裁员的根本途径。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2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1154(2002)03-0058-04

      西方国家把裁员(Downsizing)称为企业减肥或企业瘦身,企业往往把裁员当作提高效率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对雇员个体来说,从岗位上被裁下来是一件十分不幸的事情。目前,世界各国还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裁员问题,可以说,裁员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最近,在美国IT业掀起的裁员风潮对美国经济和社会影响很大。资料显示,美国自80年代以来,企业裁员累计达到2000多万人[1]。当前, 我国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正进行着大规模的裁员,但是裁员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对中美两国的裁员进行了比较,希望借鉴美国的经验,使我国的裁员制度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一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得十分成熟,是世界上就业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是,裁员也是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司空见惯的事情,笔者经过研究发现美国的裁员有以下几个特点。

      1.背景

      美国裁员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由于经济衰退,企业开工不足,为了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企业大量裁员。第二,在美国庞大的福利开支和日益加大的税收重负下,企业主为了增加利润,减少开支,想方设法裁减员工。按照美国的计算方法,一个雇员一年的工资,福利大约5 万美元,减少20万员工,在采用高科技,产值不减的前提下,相当于每年增加了100万美元利润[2]。第三,国际竞争的加剧,为了降低人力成本,许多大公司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工资低廉的中南美、东南亚国家,使本国的就业机会减少。最后,技术进步的冲击,使许多重复性劳动被机器所取代,从而使大量过剩劳动力从工厂中退出。

      2.方式

      美国裁员的动机主要是成本收益的对比。企业对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的选择以成本最小而利润最大来确定,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最佳劳动需求量。在工资由竞争的劳动市场给定的情况下,企业多雇一人或少雇一人都会使企业利益受损,多雇一人要多付出,少雇一人要少收益,都不能达到净收益最大化。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企业就要把过剩的劳动者推向市场,紧缩劳动使用量。在严格的成本约束下,那些边际生产力低于社会平均边际生产力的职工就会下岗。

      3.人员结构

      美国裁减的人员结构呈现出葫芦状型的特点,裁掉的人员不仅有蓝领工人,而且有大量的白领管理人员。1993年7月IBM公司宣布裁员6 万,白领管理者占有相当高的比例。美国第一洲际银行一次内部调整就裁减管理人员9000人,占该行总裁员人数的25%以上,收入较高的管理人员大批失业。

      4.类型

      美国的裁员是以主动型为主,主动型裁员是以扩张为目的裁员现象,经济学界把这一行为称为创造性的破坏,这是本世纪30年代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舒姆比特提出的,他认为竞争经济偏向于通过无序和破坏性的变革,实现自身的重组。在这类经济学家看来,非收缩性裁员以及由此引发的劳工群的压力和紧张情绪,是一个企业正在发展进步的标志,表明这一企业正在为适应更高的工作效率要求而努力。这种裁员现象是企业主动适应市场的积极行为。AT & T公司从1996年以来,就一直通过裁减传统行业工人和招聘有新知识的技术人员的方式,进行企业内部重组,先后裁减了5800人,其中包括会计师、市场经理以及修理工等;与此同时,却又新雇佣了10000多人,主要是软件开发工程师、 销售代理、互联网专家等新技术人员。

      5.退出机制

      美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再就业培训计划,工人失业,政府在企业的失业保险账户上扣款向失业者提供失业保险,生活困难者可申请福利救济,在这种制度条件下,形成了一种完善的社会化的失业保障体系。国家还注重再就业培训,帮助失业者尽快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资料表明,最近几年,美国政府拨款近70亿美元资助再就业培训,计划每年使100万左右的失业人员接受培训。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7—1998财政预算说明书中介绍,全美约有70%的失业者在培训后找到了工作,平均工资相当于以前的工作收入的92%[3]。

      6.后果

      美国实施有计划地、有前瞻性的裁员使得众多的企业更具活力和竞争力,更能适应新的市场要求,具有更高的效率,能够绕过未来可能面临的衰退陷阱。另外,美国还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限制裁员,主要有集体合同的方法,合同规定雇主要依职工在该企业工作的年限进行裁员;还规定对所有被永久裁减人员提供高额补偿或重新培训费,限制了雇主裁员的任意性;从而减少了由裁员引发的社会冲突,使许多雇员对企业改革采取合作态度。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指出,美国竞争力远远高于日本和欧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有灵活的裁员制度。

      二

      多年以来,我们国家一直把保证城市劳动力人人有活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或生存能力,不得不采取裁员行动,而中国的裁员却与美国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背景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计划体制下的就业制度,城镇劳动力资源采取了国家统分统配,安排就业的行政性配置方式,大量潜在的劳动力资源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供给。这就使得许多企业不得不接受计划部门过量的劳动力配给。企业代替社会沉淀了多余的劳动力,从而在企业内部产生了大量冗员和在职剩余劳动力。另外,企业被兼并、重组,也使一部分人员成为剩余劳动力。富余人员的存在势必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裁员势在必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