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7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2)03-0061-03 一、经营者报酬决定理论的主流观点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现代企业中所有者和经理之间构成委托代理关系。当代理人的行为不可观察时,委托人往往按照代理绩效来决定报酬,以激励其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最大程度地降低代理成本。基于委托人对代理人的奖惩只能根据观测到的产出(企业业绩)的假设,代理合约的实证研究集中于报酬—业绩的敏感性分析,试图说明经营者报酬与公司业绩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从而依据经营者对公司的贡献给予其报酬。下表总结了关于报酬与业绩敏感性研究的主要情况。 报酬—业绩敏感性早期主要研究的汇总表
总体看来,他们的技术是研究企业业绩(业绩变动)与经营者报酬(报酬变动)之间的统计关系,并用前者作为对企业经营者生产率的衡量。 二、对“业绩决定报酬”的分析 业绩报酬敏感性研究的结果显示:(1 )关于报酬业绩敏感性的实证检验通常没有发现他们之间的高度相关;(2 )报酬业绩实证研究的结论存在很大的偏差。那么,如何解释这些结论呢?这也是我们所要讨论的中心。我们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第一,企业业绩与经营者业绩是不相等的,并且各项研究中企业业绩评价的指标选择是不相同的;第二,也是最关键的,研究中把控制机制和报酬标准混淆,认为“有效的机制就是把报酬与业绩关联起来”。 (一)企业经营业绩与经营者业绩的关系 企业业绩与经营者业绩两者是不完全相等的。为了对两者的关系有一个直观、清楚的认识,我们引入“集合”概念描述。假设企业经营业绩的表现因素为集合A,企业经营者业绩的表现因素为集合B。从理论上看,A、B两者的关系存在以下四种可能。 关系1:如图1,A、B两集合相离,即A∩B=Φ,表示经营者的工作对整个企业经营业绩没有任何影响(包括正负影响),两种评价互不相关。这种情况在现实中不存在。
关系2:如图2,A、B两集合相交得C,即A∩B=C。表示一方面现行的经营业绩评价只包含了部分经营者的努力,另一部分经营者的努力并没有被经营业绩评价包含;另一方面,企业经营业绩是由经营者的贡献和其它因素的贡献共同导致的,即A=C+(A-C)。这种情况代表了现实中的绝大多数情形。
关系3:如图3,A集合包含了B集合,即A
B,表示一方面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完全包含了经营者的业绩;另一方面,企业经营业绩是由经营者的贡献和其它因素共同导致的,即A=B+(A-B)。这种少数存在,并且比较完满(从两种业绩评价的角度来看)。
关系4:如图4,A集合包含于B集合,即A
B,表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只包含了经营者的部分努力,而企业业绩均来源于经营者的业绩。这种情况在现实中也基本不存在。
我们认为现在通常用来替代经营者业绩评价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所考察的因素A与经营者实际表现出的因素B的关系基本上如图2所示。因而我们对这种关系下的经营业绩评价作具体分析。 1.企业经营业绩小于经营者业绩(即少了B-C的部分) 既然评价经营业绩是为了确定经营者的报酬,就应该把经营者所作的贡献尽可能地包含于企业业绩评价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面评价经营者业绩。因而,我们就有必要了解经营者为企业到底作了哪些工作,这些工作又是怎样转化为企业经营业绩。 关于经营者的作用,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都有过论述。有代表性的包括:19世纪初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强调经营者(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结合和协调作用;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马歇尔强调企业家的管理企业的职能;美国经济学家沃克强调企业家起着雇用的功能,即“组织和实施生产,决定着生产什么、多少和哪些种类,用何种材料和样式进行生产,以及产品向什么人并用何种价格出售和支付条件”;现代企业家理论的代表人物熊彼特强调企业家的功能在于创新,即创造和引进新生产方法、新产品、新工业组织形式,开辟新货源新市场,进行“创造性破坏”。当代管理名家H·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则以“描述性理论”的角度详细地描述了经理(企业经营者)所担任的三类十种角色,即人际关系方面的挂名首脑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方面的监听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决策方面的企业家角色、排除故障者角色、资源分配角色和谈判者角色。这样论述都较为详尽地说明了经营者的作用与工作。另一方面,由于经营者工作的特殊地位使之表现出一定的特殊,即工作的知识性、权力性、随机性、创新性、信息不对称性、二重性以及工作成果的无形性、工作效果的间接性、工作效益的滞后性(陶学禹,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