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变化和新型竞争战略

作 者:

作者简介:
作者工作单位:武汉大学商学院,武汉市,430072

原文出处:
经济管理·新管理

内容提要:

本文从经营方式、竞争战略和组织结构三个方面,全面论述了网络经济时代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企业管理革命,对这些变化给予了原因分析和理论证明,并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2 年 05 期

字号:

      一场广袤而深刻的变革已经来临。不算自上个世纪中叶起就先知先觉的学者、政治家和企业家们,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人在迈进新千年的门槛时,都感觉到即将到来的震动,尽管这个新的时代才露端倪。不管我们将它称为什么:“知识经济”、“新经济”也好,“数字革命”、“虚拟经济”也罢,或是“网络经济”、“信息经济”……我们知道它的主要来源是信息技术与网络(注:对此来源在基本共识之下,也存在着一些分歧,主要的不同说法是: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是新经济形态的两个来源。关于这一观点本文的看法是:全球化也是信息和网络等技术革命的结果(《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11期59页“‘新经济’研究成果评估会议综述”表达了和本文一致的看法:“信息化是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因而不能和后者并列为两个来源(本文第四部分还将对网络和全球化的关系进行论述)。还有一种不同说法是:信息技术和各国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形态的两个来源。关于这一看法本文的不同意见是:这两者一个(前者)是第一性的、一个(后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为促进和顺应前者所引发的经济形态服务的,因而也不能并列。)。如同瓦特的蒸汽机催生了英国(和世界)的工业革命,铁路和电报孕育了美国(和世界)的管理革命、导致由多层级支薪经理管理的现代多单位工商企业的诞生一样(注:[美]小艾尔弗雷德·D ·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北京市,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今天,同样是一种新技术和新工具——网络,将引起新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在管理变革的诸多内容中,目前对组织结构变革的讨论相对较多(有些文章在讨论组织结构变化时未加区分地掺杂了一些战略方面甚至经营策略层次的内容)。不过,这些讨论多数是从某个侧面对新的组织形式进行描述,对变化的原因、变化的趋势分析较少。这些不完全的现象说明,也常常停留在扁平化、虚拟化、柔性组织、学习型组织、工作团队和战略联盟等当代西方管理学基本已成定论的内容(注:如扁平化和有机式组织形式的内容,已出现在[美]斯蒂芬·P ·罗宾斯编著的通用教科书《管理学(第四版)》中(238—242页),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本文试图对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和竞争战略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讨论,分析变化的原因,推理出具体的变化趋势,给予理论证明,并揭示出技术革命、经营方式、竞争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一、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经营方式

      回顾十数年来从工业经济到网络经济的转换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的经营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大致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5 个方面。

      1.从大规模生产到敏捷制造

      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造就了工业社会。专业化的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单位成本,形成了规模经济。可以说,工业社会相对于农业社会的特征和优势就存在于大批量生产。然而,大批量生产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在农业经济时代,生产者与使用者距离非常近,甚至是合一的,他可以制作出非常合乎使用者要求的东西。到了工业经济时代,分工越来越细,环节越来越多,生产者与使用者的距离越来越远,使用者的声音常常由于过长的生产—销售链而传不到生产者的耳中。

       从5 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演进(注:Philip Kotler:Marketing Management (Tenth Edition)[M],Page 17-25,Prentice Hall,Inc,2000.),我们可以看到工业社会为克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分离而作出的努力:从亨利·福特的生产观念到产品观念,从推销观念到市场营销观念及至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但由于科技手段或曰时代的限制,此种分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和,却无法完全消除。

      在网络经济时代,使用者重新加入到生产中。通过因特网提供的企业与顾客即时双向的交流通道,全球各地的顾客可以随时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或业务,获得基于信息的服务,提出反馈意见,发出订单乃至根据自己的需求参与产品的设计。这样,企业的产品虽然可能由于顾客的个性化定制而各不相同,但由于网络的作用而仍然享有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即所谓“敏捷制造”。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工业革命而离异,现在却由于网络时代的敏捷制造而破镜重圆。融合了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生产制作的优点,敏捷制造使得网络经济时代的产品不仅享有更低的成本,而且无比贴近顾客需求。因为藉着信息技术,使用者和生产者已经合二为一。

      如果要以两个人(其人名也恰巧是公司名)来形象地说明这一转变,则最好的选择是“从福特(FORD)到戴尔(DELL):正如享利·福特首倡了大规模生产并成为其代表一样,戴尔是敏捷制造或曰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的先驱者和典型。

      2.从商品经济到服务经济

      工业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变,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表现为经济重心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换。20世纪80年代经合组织成员国净增的6500万个工作岗位中,95%都是由服务业提供的。美国企业家保罗·霍肯在《下一代经济》(1984年)中就提出:信息经济的对立物是物质经济。每一项劳动、每一件产品都包含物质和信息两部分。如果物质部分占的比重大,就是物质经济——即传统经济;如果信息部分占的比重大,就是信息经济——即下一代经济。信息经济是“智能”占主导地位的服务型经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