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国公司的联盟竞争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洪江,黑龙江大学 经济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李洪江(1964—),黑龙江集贤人,经济学博士,黑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从事国际企业管理研究。

原文出处:
求是学刊

内容提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之间广泛发展国际战略联盟,开展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它区别于跨国公司间战术性合作,具有明显的战略动机。国际战略联盟提高了跨国公司的竞争力,改变了竞争的方式和竞争规则,对国际竞争产生重大影响。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2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 (2002)01—0059—04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徘徊和低速增长,进入了一个复苏和相对高速增长时期,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新技术革命的产业化,推动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西方企业为提高竞争优势,迅速占领世界市场,除大力推进以跨国并购为特征的国际直接投资外,还广泛缔结国际战略联盟,进行联合竞争。跨国公司之间缔结国际战略联盟,区别于跨国公司之间的一般性合作,有其显著的特征和战略动机,相应地对国际竞争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并期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有所启示和借鉴。

      一、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基本特征

      1.国际战略联盟是一种非资本参与型国际经营方式,它所形成的并非是一国跨国公司对另一国跨国公司进行控制和支配的纵向从属关系,而是以协商产生的契约或协定为基础的一种合作关系。它并不强调伙伴之间在各个方面的相容性,所重视的是相互之间某些经营资源的共同运用,其相容性是有选择的。根据不同的选择,可以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合作同盟,而不必形成法律束成的经营实体。契约性合作更具有灵活性和选择性。

      2.国际战略联盟作为企业间松散联合组织,并不采用传统的金字塔组织结构,而是通过建立协调机制对联盟进行管理,从而保持联盟的灵活性,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因产品和技术周期缩短、竞争激烈所导致的动态发展的要求。许多跨国公司之间的战略联盟是基于短期战略目标,一旦机会来临,联盟中各成员便聚兵合战;若机会丧失,各成员又各奔前程。

      3.国际战略联盟的合作伙伴都拥有自身特殊的竞争优势并愿意与对方分享。联盟企业拥有一个共同的、明确的战略目标,并围绕这一战略目标建立取长补短、优势叠加的合作。联盟企业拥有各自的优势,“互利”是建立战略联盟的前提条件。

      4.国际战略联盟以技术联盟为其高级形式,联盟的战略目标指向高技术领域。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缔结国际战略联盟是为掌握科技发展制导权。这在信息技术、生物制药、汽车等高技术产业表现尤为突出,联合国《1999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全球信息技术合作在1980年仅有50余项,而到了1995年高达300余项;生物制药业的技术合作在1980 年不足40项,到了1995年即达到230余项,汽车业的技术合作也由1980 年的20余项发展到1995年的40余项[1]。

      5.国际战略联盟以大型跨国公司为主体,形成规模庞大的国际合作网络。在1996—1998三年间全球大约建立了32000个联盟关系,其中3/4属于跨国性质[2]。公司规模越大越要寻求和发展缔结国际战略联盟的机会,越能有效地构建合作网络。这是因为:(1)大公司多角化经营的程度和水平高,具有与其他公司联盟的广泛基础;(2)大公司更能解决共同开发及其他合作所需的资本和其他资源;(3)大公司研究和生产地点分布广泛,更能发现合作的机会。西方大型跨国公司广泛结盟,客观上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网络。美国IBM公司1996年就已拥有400多个战略伙伴。荷兰的菲利浦电气公司是西欧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商,20世纪90年代开始,它同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合作,取得了先进的光电技术;同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设计出统一的电话系统;与瑞士威力、杜施达公司合作,研究开发密纹唱片;与日本新日铁公司、日本化学工业公司合作,生产陶瓷电子元件用于改善照相机和磁带录音机等产品的性能;它还与英国的一些公司合作,生产汽车音响、分析仪器和线性加速器等等[3]。可以说,在许多工业领域中,在世界范围内, 跨国公司从未有像现在这样建立起如此广泛的合作关系,形成如此纷繁复杂的关系网络。跨国公司国际战略联盟的形成意味着跨国公司的竞争已不再是依托一个跨国公司内部资源的竞争,而是依托一个跨国公司间“集合的资源”的竞争。

      二、跨国公司广泛缔结国际战略联盟的战略动机分析

      跨国公司之间缔结国际战略联盟,超越一般层次而在战略层次进行合作,是有其战略目的。具体如下:

      1.广泛利用外部资源。根据泰吉(T·T·Tyebjee)和奥斯兰(G.E.Osland)等人提出的“战略缺口”(Strategic Gap)假说[4],近20年来国际竞争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公司的效绩目标造成巨大压力,因而当公司扫描竞争环境和评估它的自身竞争力和资源时,经常发现,在竞争环境客观要求它所取得的战略效绩目标与它们依靠自身资源的能力所能达到的目标之间存在一个缺口,这个缺口被称为战略缺口。战略缺口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公司走一切依靠自身资源和能力自我发展的道路,在客观上要求跨国公司走战略联盟的道路。跨国公司缔结国际战略联盟目标之一就是要广泛利用外部资源,利用联盟伙伴的技术、资本、供应渠道以及营销网络等经营资源,提高自身竞争力。

      2.分散风险并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激烈变动的外部环境对公司的研究开发提出了三点基本要求:不断缩短开发时间,降低研发成本,分散研发风险。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研究与开发一项新产品、新技术常常要受到自身技术力量、信息不完全、消费者态度等因素的制约,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而且随着技术的日益复杂化,开发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这些因素决定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需要很大的投入,具有很高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然要从技术自给转向技术合作,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扩大信息传递的密度和速度,以避免因单个公司在研发中的盲目性和因孤军作战而引起的全球范围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从而降低风险。IBM、东芝、西门子共同开发的256兆随机存贮器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与此同时,市场和技术的全球化,提出了相当大的规模和多个行业全球生产的要求,以实现最大的规模和范围经济,从而能在以单位成本为基础的全球竞争中赢得优势。建立国际战略联盟是实现分散风险和取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