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01)04-0015-6 有几项关于中国企业改革中的工人的研究,涉及了工人的社会行动。一项是美国学者华尔德(Andrew G.Walder)研究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工业劳动关系的成果。(注:华尔德《共产党社会的新传统主义》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他关注的不是对企业内各阶层特征的描述,而是在这种描述的基础上对不同阶层及其相互间的行为和关系的研究。另一项是美国学者唐文方(Wenfang Tang)研究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和90年代初企业工人参与行动的成果。(注:唐文方《谁来做主——当代中国的企业决策》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他认为,工人的参与行动,既有被动员的,也有自发的。再一项是美国学者Jeanne L.Wilson和澳大利亚学者Anita Chan对处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中国工人的集体(工会)行动进行的研究。(注:《革命乎?组合主义乎?——后毛泽东时期的工会和工人运动》,载《当代中国研究(美)》1994年第4期。)这些成果,把工人的社会行动作为一个范畴,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英国著名学者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则从理论上综合了前人的成果,对研究人的社会行动的意义作了精辟的阐述。他认为,社会学专家在研究中往往忽略社会行动者在社会演进,特别是社会转变中的作用。在他看来,“所有的人都是具有认知能力的行动者。也就是说,所有的社会行动者对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的条件和后果都拥有大量的知识”。(注: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408页。)他说:“在普通行动者与专家分别作出的有根有据的社会学思考之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诚然,我并不想否认这两者之间确实有所区别,只是说它们不可能泾渭分明。”(注: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54页。)他希望对社会的研究和理解,要关注社会活动中这些更为凡俗、更为实际的方面。本文参考上述研究方法,依据20世纪90年代笔者参与或组织的若干职工状况调查所提供的资料,对中国企业改革中工人的自尊行动(或行为)进行研究。调查资料中最重要的是1997年全国职工状况调查。该调查涉及2000个基层单位的5万名职工。涉及的地区有: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江苏、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在15个国民经济门类、81个市县的320多万职工中,随机抽取职工进行调查。调查数据加权汇总处理后,恢复了原有的实际比例关系。本文所研究的工人,是指与企业出资者、经营者、技术人员、一般管理人员相区别的企业劳动者;所研究的工人的社会行动,是指他们的能动作用(agency),即作为行动者所具有的认知能力基础上的所作所为。具体说,企业改革中工人的自尊行为,是通过社会行动体现出的工人对改革的一种反应。这包括其行动及其心理的诸方面,如认知、动机、选择、控制、目的等等。 中国的企业改革,是从计划经济逐步让位于市场经济开始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人的利益,可以用一个特殊而专门的术语概括为“主人翁”。市场取向的改革使这种特殊的利益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这是工人始料未及的。然而,传统的力量是强大的,由“主人翁”地位升华出的自尊并不会同步失去。 一、市场取向改革的冲击是工人始料未及的 这反映在工人对改革的支持率的下降上。 1986年改革开始的时候,工人对改革的支持率为63.59%。(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1986》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第492页。) 在此之后,工人对改革的支持率继续上升。1992年达到87.18%。(注:中华全国总工会《1992年全国工人阶级队伍状况调查文献资料集》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年版第1366页。) 然后,工人对改革的支持率下降。到1997年我们开展调查时,工人对改革的支持率下降到42.68%。 二、工人在始料未及的冲击面前反而强化了自尊 在市场取向改革的冲击下,工人明显感到自身利益与其他阶层相比愈益失落。但是,作为社会行动者的这些工人,越是利益失落,反而越强化了自尊。甚至,他们的自尊比其他阶层更明显。 一方面,他们感受到了利益的失落。从他们的行为认知来看,他们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对自身利益的不利处境。 另一方面,他们的自尊反而更为强化。从他们的行为动机来看,希冀的只是工作和生活能有基本保障。从他们的行为选择来看,在不满与容忍中更倾向于后者。从他们的行为控制来看,努力调整自己以保持尊严。从他们的行为目的来看,是更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 1997年的调查数据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上述的工人行为。我们用工人阶层与其他阶层(技术人员、一般干部、中层及以上干部)相互对比的方法进行描述。为了使描述更加翔实,我们还会补充一些其他相关调查的内容。 三、工人的行为认知 从工人的行为认知来看,他们知道改革的深入对自身利益的不利处境,其感受比其他阶层更真切。诚如吉登斯所说,所有的社会行动者对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的条件和后果都拥有大量的知识。工人也不例外。 比如,被所在单位拖欠工资的工人为22.49%,其他各阶层(技术人员、一般干部、中层及以上干部,下同)分别为13.72%、15.82%、18.87%,工人多,拖欠时间,工人为3.013(平均值),其他各阶层分别为2.812、2.966、2.799,工人长;对近年来本人收入水平变化情况的评价,认为“下降的”工人分别为28.22%,其他各阶层分别为16.34%、20.64%、19.60%,工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