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的角度回顾企业能力理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志能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尹晨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原文出处:
《经济管理·新管理》

内容提要:

本文基于知识的视角,从理论核心、分析对象、分析视角、分析维度、分类标准、方法论和组织适应七个方面来回顾、分析过去几十年来企业能力理论的发展,说明企业能力理论截然不同于其他理论的特色。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1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自从1942年熊彼特(JosephSchumpeter)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和1959年潘罗斯(Edith Penrose)的《企业增长理论》强调企业能力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这些学者将企业能力称为企业竞争力(Ansoff,1965;Snow and Hrebin iak,1980;Hitt and Ireland,1985),核心或组织竞争力(prahalad and Hamel,1990),组织能力(Chandler,1990),或企业动态能力(teece,Pisano and Shuen,1997),等等。

      经过过去10年的迅速发展,企业能力理论目前已经与交易成本理论、企业演变理论和企业生态理论并列成为企业战略研究的四大主流理论之一,在实际微观企业决策和宏观政府政策研究中,企业能力理论也已经逐渐取代产业经济理论的领导地位。学习和借鉴企业能力理论,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研究和管理水平,增强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一体化和知识化过程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知识的视角来回顾这几十年来企业能力理论的发展,说明企业能力的理论特色。

      一、理论核心:从“基于资源”到“基于知识”

      “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的发展,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对企业产出的研究引向企业投入的研究,人们开始将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企业内部的因素挂钩,使企业理论在打开企业“黑箱”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大步。潘罗斯将企业能力归于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但是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往往把所有的东西,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都往“资源”的概念里放,这往往容易让人困惑。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对企业内部资源中无形知识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基于知识”的企业能力理论逐步成为“基于资源”的企业能力理论的核心。

      与有形的资源不同,知识和技能不仅可以用于为企业赚取“李嘉图租金”(注:“李嘉图租金(Ricardian rent)”是基于资源稀缺性而产生的,即一种有形的资源相对于需求越稀缺,其价格就越高,一个资源禀赋良好、能够以低于其他企业的平均成本的企业,就能比禀赋差的企业更易于获取收益。)和“张伯伦租金”(注:通过利用经济规模、高额的转移成本等机制建立行业的高进入壁垒,可以获取额外的垄断租金,即“张伯伦租金(Chamberlinian rent)”。),精心管理的组织学习还能够不断地创造“熊彼特租金(Schumpeterian rent)”,即基于创新的经济租金。熊彼特租金主要通过在一个不确定性很高或者非常复杂的环境中承担风险和形成独创性的洞察力来获得。人们逐渐认识到,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物理要素,比如机器、劳动力和原材料,即使是非常稀缺的,除非被拥有知识的人有意识地用于寻求经济租金,仍旧不可能产生任何生产力。惟有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根本源泉,温特则直接将企业定义为“生产知识的仓库”(Winter,1988)。

      “基于知识”的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与市场机制相比,企业组织能更有效的在组织内共享和传递个人和团队的知识,企业间绩效的差异是源于知识的不对称和由此导致的企业能力的差异(Conner,1991;KogutandZander,1992,1996;ConnerandPrahalad,1996;etc.)

      (Liebeskind,1996)。事实上,企业能力具有知识专有性,形成企业能力的目的是从知识,而不是有形资源的专有中获得经济租金(Liebeskind,1996)。潘罗斯认为,企业的规模取决于企业管理者拥有的知识和管理能力,这就是企业理论中著名的“潘罗斯效应”。替斯认为,企业组织的知识以及相应的企业能力是企业经营范围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二、分析对象:从职能活动到企业内部过程

      基于资源的理论认为,企业是资源的组合,因此其主要分析对象是资源;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必须在外部交易中有效地避免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其基本分析对象是一系列的企业交易;企业生态理论认为,企业群落像生物群落一样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企业环境的变动会使企业群落像生物群落一样绝种,只有能够产生有效形态的企业才能适应环境的变迁,因此以环境的变化(Variations)为基本分析单位。企业能力理论的基本分析单位是企业内部过程。

      斯诺和莱宾奈克首先将企业的职能性活动(Functionalactivities)列入企业能力范畴(Snow & Hrebiniak,1980)。希特和艾尔兰进一步将企业的职能活动细分为55种(Hitt& Ireland,1985)。波特认为,企业职能性活动是企业竞争优势“价值链(Value chain)”的组成部分(Porter,1985)。

      1982年,演变理论的集大成者纳尔逊和温特(Nelson & Winter)出版了《经济变化的演进理论》一书,提出了企业内部过程(Organizational Routines)的概念。他们认为,企业内部过程在组织演变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相当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旦形成,往往比较持久,而且可以遗传,同时在一定环境下经历类似生物界的物竞天择过程。他们还将企业内部过程分为三种:决定一个企业运作特性的短期过程、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的内部过程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用以调整短期过程的企业运作程序(Nelson& Winter,1982)。类似地,替斯将企业过程划分为静态的企业过程和动态的企业过程。虽然不是绝对的静态,前者反映一个企业重复某种任务的能力,学习曲线带来的规模经济性一定程度上说明静态内部过程是存在的,而且适当地加以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后者主要围绕企业学习和新产品过程开发,例如R&D活动主要涉及的就是不断地调整各种过程,以确定从哪儿开始研究、如何进行研究以及研究到什么地步等(Teece,199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