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现代公有资产运营机制的思考

——从顺德的实践看企业产权改革和管理

作 者:

作者简介:
梁伟沛 顺德市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广东 顺德 528300

原文出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在改革传统公有制经济体制,建立现代公有资产运行机制方面,广东顺德的做法是:选准切入点,以企业产权改革为前提,按照“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与资产所有者职能分离,公有财产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开”的原则,构建规范、高效的公有资产管理架构。顺德的改革在重视转变人的观念,化解金融风险,规范政府和企业行为,建立产权交易市场,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发展社会性中介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研究和创新。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0 年 04 期

字号:

      文章编号:1008-018X(2000)01-0020-07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最近顺德市被广东省确定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试点市”,这是省委、省政府对顺德改革开放事业的充分肯定。顺德1992年就“敢为天下先”,进行了综合配套、整体推进的系统改革,其中企业产权改革是最关键、最根本的一项;1996年顺德又探索构建了新型的公有资产管理架构,经过3年多的运作,卓有成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印证了顺德推进企业产权改革和管理的路子是完全正确的。笔者作为顺德企业产权改革实践的其中一位直接参与者,试结合有关经济理论和工作体会,围绕公有资产管理谈几点认识。

      一、传统公有制经济体制弊病很多,核心问题是企业产权不明晰

      产权是财产所有权的简称,它是法定主体对财产所拥有的各项权能的总和。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而所有权又可分为终极所有权和占有权,前者是指财产的最终归属权,即“出资者所有”,后者是指财产的实际拥有,即“法人财产权”。长期以来,我们单纯强调企业的所有制关系,把所有制看做是生产关系中的决定因素。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又把理论上十分重视的所有制关系非人格化,突出表现就是采用国家(集体)所有制。就国家所制而言,其占有主体既不是自然人,也不是法人。每个公民(自然人)只是名义上的全民财产所有者,至于在全民总体财产中占有多少份额是不清楚的,即使清楚也无法履行相应的财产所有权,更无法将自己的份额从共有财产中分离出来,所以全体劳动者实质并不构成国有制企业的所有权主体;另一方面,国家是一个政治实体的概念,各级国家机关也只是履行国家行政、行业或职能管理的机构,国家不能笼统看作国家机关法人所有。因此,国家所有制企业始终未能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法人,也不拥有企业法人财产权。

      企业产权模糊,强调经济上的占有关系,撇开了企业法律上的真正所有权,使所有制实际变成一个空泛模糊的概念,这就是传统公有制经济体制弊端的症结所在,它严重阻碍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顺德市经济作为全国经济的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传统公有制经济体制下的类似问题。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顺德实行“公有制经济为主、工业为主和大型骨干企业为主”的“三个为主”经济发展战略,在原有县属国有企业和社队企业的薄弱基础上,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进程,基本完成了农村工业化的历史转变,工业产值以年均近40%的速度增长,199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162亿元,人均达16980元(1990年不变价),几十个产值超过亿元的大型企业拔地而起,产品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并积极向国际市场进军。

      顺德经济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推动的,政府既作为投资主体,又为企业向银行借款提供担保,甚至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企业从投入到产出、从生产到经营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政府行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这种政府主导型企业是有一定优势的,但产权始终不明晰,企业债权债务的最终责任人(政府)与现实经营者之间利益上没有必然的联系和应有的制约。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到1992年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包括:

      1.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与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矛盾。市场经济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但由于公有企业原始投资者是政府,企业要听从政府指挥,从而投资主体跟市场主体互不协调,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更为严重的是公有企业的产权被随意分化,产权名为国家、集体所有,人人有份,但实际谁也不管,即使想管也管不了;有利益分光、吃光,有责任不贴身。有的“厂长、经理责任制”实际变成“厂长、经理所有制”、“家庭所有制”,厂外有厂、账外有账、公亏私盈、利益暗流不为稀奇。

      2.政府有限的投资能力和无限的投资饥饿症的矛盾。政府主导下的外延扩张型发展模式,靠的是政府不断投入办新企业,这种膨胀是无限的,但政府的财力是有限的,矛盾越来越大。顺德企业产权改革前的1992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29.7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其中生产性投资占了72.69%,这么大的投入在经济环境较为宽松的时期可以勉强维持,一旦遇到银根收缩,就难以为继。尤其是银行贷款逐步从信用贷款转为抵押贷款,国家取消各种减免税的优惠,靠高负债、高投入和减免税扶持的经济发展路子就不可能再走下去了。

      3.政府有限的收益和无限的风险的矛盾。顺德办了十多年企业,政府实际得到的经济利益并不多,倒是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其中有投资决策失误的风险,有经营不善的风险,还有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的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背负的包袱越来越重。据1993年的一次专项调查,某镇镇办企业共向银行借款27亿元,其中23亿元由镇经济发展总公司(实质上是镇人民政府)担保的,但每年总公司只向企业按销售收入2%收取管理费。如果这些镇办企业经营亏损,债务就会转嫁到镇政府身上。“瞩目的成就,沉重的包袱”,的确是我国传统产权制度危机真实而生动的写照。

      4.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矛盾。产权模糊下的政府、企业及个人都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机制。过去为解决企业普遍存在约束机制弱化的弊端,顺德作了很大的努力,但只是治标不治本。搞承包制、责任制,只是短暂地解决了激励机制的问题,未能解决约束机制问题。在强调自主权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决策失误、盲目扩张、“凭胆分配”在所难免,造成公有资产的流失,最终公有企业的一切损失还是由政府来承担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