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新三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上海将在三年时间内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其步骤:第一步,1994年为组织准备,试点启动;第二步,1995年为建制立章,面上推开;第三步,1996年为全面推进,综合配套;第四步,1997年为完善提高,健全法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涵盖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政府职能、企业机制、企业管理、资产管理、社会保障、市场体系、中介组织、历史包袱等方方面面的重点和难点。因此,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就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全面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 在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上海还将选择百余家企业,在涉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各个方面进行单项探索改革的试点,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全面推进探索方向和途径。 一、如何进行公司改制,规范操作行为 企业公司化改造,必须遵循产权明晰的原则,规范改制公司的行为,塑造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探索适合中国企业实情的企业公司化改造的途径。对国有独资公司,要逐步建立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和法人财产运营主体之间的责任关系,以及单一产权模式的有效运作和体外监事会的有效监督的体制;对有限责任公司,要积累有限责任公司规范建立的经验,探索产权结构多元化的途径;对股份有限公司,首先要规范上市公司的运作,探索建立发起式股份公司。 二、如何实行产权置换,进行股份合作 对面广量多的小企业,通过建立股份合作制,为小企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对国有小企业的改制,要研究和制订小企业改制后的性质和相应的对策,探索资产评估方法及置换价格确立和资产的收益、借贷处理等。对集体企业的改制,要研究产权界定、出资人重塑、历年积累的归属问题,以及处理好按份共有、投资与回报之间的关系等等。 三、如何实现职工持股,塑造企业主体 职工持股对于发挥职工参与经营管理的积极性、确立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增强企业凝聚力,将会产生巨大的作用,职工持股可通过建立职工持股会来实现。持股会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代表职工行使股东权利,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者的权利。 四、如何通过清产核资,卸掉企业包袱 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障碍。通过清产核资,重整国有企业债务,核定和核实企业的资本金,探索由于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所形成的国有企业债务的重整途径,使企业轻装上阵。 五、如何实行债权转股,补充企业资本 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和补充企业资本金和自有生产经营资金,是企业改革的重要保证。企业可出让其占有的部分闲置资产和产权,并用转让收入来提高自有流动资金比重,而各类债务更要探索债权转股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六、如何达到政资分离,实现政企分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中心环节是政资分离与政企分开。要把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社会管理者职能分开;政府的国有资产行政管理职能与运营职能分开。通过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投资公司、控股公司以及授权的大型集团公司的功能定位和规范操作,从而确立投资主体并对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 七、如何推动产权流动,实现优化重组 建立产权市场,通过产权流动,盘活资产存量,实行资产的价值型管理和优化重组。要研究和探索产权市场的形成和操作,以及产权收益的归属和管理。 八、如何实行分立破产,获得企业新生 实行企业破产,其中分立破产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在存量优化组合中获得新生。重要的是要探索分立破产和整体破产的实际操作以及职工安置,并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九、如何继续强化管理,迅速面向市场 现代企业制度所产生的新型的运行机制和体制,尚需科学的管理制度加以确立和完善。要探索企业如何走入市场,如何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经营机制和运行体系,母子公司各自的职能和相应的权利关系,政府和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职工的责权利关系。 十、如何深入理顺体制,真正权责明确 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机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织保证。要理顺企业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结构,保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发挥职工的民主管理。同时,在明确国有产权代表的基础上,使产权责任“人格化”。 十一、如何体现完善激励,继续强化约束 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完善现代用人制度,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实现法人财产特别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探索对企业及经营者法人试行年薪制及如何形成经理和企业家市场,促进企业家的职业化。 十二、如何落实安置就业,强化社会配套 职工安置是推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保障。要加速实施安置再就业工程,探索转岗、下岗人员再就业的方向和途径,同时要优化改革环境,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