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启示录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东华 王大为 本报记者

原文出处:
经济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写在前面的话

      哈尔滨有家大型股份制民营企业──东方企业集团。十几年前,它从一无所有起步,滚动发展,今天已是一个拥有国内外企业47家、资产15亿元跨国企业集团,知情人以其崛起速度之快、效益之高喻其为“东方快车”;日本新闻界把东方集团总裁张宏伟看作“现代开放中国开拓者的代表”;中央有关方面领导在听取了东方的汇报后,称其“重要的不是赚到了很多钱。更有一套独具特色的经营机制”。

      在中央把企业改革作为今年的改革重点、企业改革正引起全社会日益广泛的关切之际,记者采写这篇“东方快车启示录”,目的在于探讨东方集团崛起的奥秘、研究其成功背后规律性的东西,试图给我们的企业界一些有益的启发。

      自我发现与自我超越

      记者曾问张宏伟:如果你觉醒来,突然发现十几亿资产的东方集团已化为乌有、不复存在,你还能再度崛起吗?张不假思索:当然,三五年内会有一个新的东方集团诞生。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痴人说梦。但记者知道,今天的东方集团,不过是张宏伟及其伙伴们创造力的物化而已;庞大的有形资产,只是他们头脑中无形财富的一种表现形式。

      人在没有任何依靠的时候才会想到自己的双手,张宏伟也是这样。他生在哈尔滨,4岁时因父亲被打成“右派”全家下放农村,8岁丧父,经历了一个饱受屈辱的韩信式的童年,也养成了“到了黄河也不死心、见了棺材也不落泪、撞到南墙也不回头”的倔强性格。

      1978年秋,25岁的张宏伟揣着公社的一纸介绍信、带着他的“农民建筑队”50名弟兄拚凑的700元钱到哈尔滨找活干。承受着城里人对“乡巴佬”的鄙夷和不屑,张宏伟踏破铁鞋、好活说尽,最后终于以“先干活后给钱,干不好不要钱,不满意随时可以扫地出门”的承诺揽下一个工程。工程到手,他和施工队白天一身汗,夜晚挑灯干,施工速度和质量令甲方领导惊讶不已,结果把本系统一揽子建筑工程全部交给了张宏伟。从此,张宏伟同他的伙伴们一发而不可收,压抑多年的生命活力由此迸发了。

      1981年,张宏伟的建筑队力挫32家竞争对手拿下一项“硬骨头”工程,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建造了一座“百日楼”,比苛刻的甲方要求缩短了三个月工期,比32家对手中最大胆的许诺节省时间八个月。

      1983年,张宏伟在龙争虎斗中以工期最短、造价最低、质量最高的“三最优势”,揽到了一座15层大楼的建筑合同,并创造了七天一层楼的“神话”,主体工程提前一个月竣工,被人民日报赞称“创造了内地的深圳速度”

      1984年,在进城6周年的10月4日,在哈尔滨东方建筑工程公司成立,张宏伟担任总经理,时有职工1200名,资产总额280万元。此后,视野更为开阔的张宏伟开始驾驭他的“东方快车”驶向全国、驰向建筑业以外的其它领域。

      1988年,在创业10周年之际,东方企业集团成立,张宏伟自任董事长兼总裁,时有职工4700人,下属企业11家,资产总额达3898万元。在企业集团成立大会上,张宏伟郑重宣布:东方企业集团将大踏步走向世界……

      在“东方快车”风弛电掣的行进中,在享受一次次成功带来的眩晕时。张宏伟及其追随者们也曾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自己:所有这一切,难道都是用自己这粗糙的大手创造出来的吗?我们真有这般“神力”吗?其实,与人类固有的潜能比,他们所做的虽有超常发挥之处,却也算不上多么“神奇”;但是,如果与那些每天靠“大锅饭”混日子、生存机能已极度退化的人们比较,他们所作的一切的确称得上奇迹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应该感谢贫穷,感谢过去的一无所有。否则,如果他们生活在优越的条件下,总是得到过多并非自己创造的东西,总是有过多可以依赖之物,他们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体验到开拓者的欢乐,不可能如此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本质。也许,他们会像周围的某些人一样抱着锈迹斑斑的铁饭碗消磨时光,浪费生命。

      作为东方人的杰出代表,瘦削、冷峻的张宏伟有着钢铁般的意志。追循他的创业足迹,记者脑海里时常浮现出一个不避艰险的攀岩者形象,多少次他双脚踏空,险些失身落入万丈深渊。但每每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他总能把全部生命意志集中在自己的双手上,借助一块突出的岩石或一根藤、一棵小树攀上崖顶,化险为夷。正是过多的类似经历使张宏伟乐于迎接一切挑战,而倍感“容易的事情没味道”;正是由于他自己的身体力行,后来才提出了“用探险家的胆魄、科学家的智慧、政治家的胸怀塑造新时代东方人”。于是,东方有了“刚韧、无畏、探求、超越”的企业精神,有了“新思维、快节奏、优质量、高效益”的企业标准,也有了“世界东方,东方世界”的企业目标。

      让10年前的张宏伟驾驭今天的东方集团是不可想象的;同样,明天的张宏伟将更胜今天。就像“充电电池”不同于“一次性电池”一样,张宏伟也不同于那些“器小易盈”的人。随着时代的演进,他总是善于给自己注入全新的能量,不断走出自我、超越自我,以使自己才干的增长与事业的发展水涨船高。那么,张宏伟的个人魅力、个人权威能否成为“东方快车”的永恒动力呢?回答当然是“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