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化使日本的工业在国内外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迫切要求变革中小企业的结构,以加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作为廉价劳动力主要来源的农民,由于生活比较安定,其供应量相对减少;再加上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趋于缩小,使中小企业以过去那种低工资劳动力为武器的竞争优势,正逐步丧失,必须通过设备和经营管理等的现代化来提高生产率,以维持自己的生存空间。在这种形势下,日本政府为了维护垄断资本和大企业的利益,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从50年代中期起,已逐渐从过去的保护主义政策过渡到现代化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设备现代化政策 设备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小企业要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使设备现代化。日本政府在1956年就已制定了《中小企业振兴资金助成法》(1966年改为《中小企业现代资金助成法》)。根据这项法律。又制定了《设备现代化资金贷款制度》和《设备租赁制度》两项政策,以帮助解决购买现代化设备需要的必要资金和技术。 设备现代化资金贷款制度规定:当中小企业购置现代化设备时,由各都、道、府、县向其提供所需费用的一半(但不超过2400万日元)的长期无息贷款。其贷款对象是1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 且是属于每年由通商产业大臣指定的行业或者通商产业局长承认的“地方产业振兴行业”。1980年指定的行业为36个(185个品目),贷款额为20万—1500 万日元,一般设备偿还期原则上为五年,防止公害设备可长达12年。用政府贷款购置的设备,原则上必须是新产品,性能优良而且必须在贷款的年度订购完毕并付清贷款。而对于那些既缺乏资金,又缺乏选购先进设备所需专门知识和技术的小企业来说,即使得到贷款也无法选购先进设备。日本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实施了设备租赁制度。该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实物形式的设备贷款,其贷款主要对象为20人以下的小企业。具体实施办法是由政府出资设定设备租赁机构(全国有46个)。这个机构根据小企业的申请,购进所需设备,而后再租赁给申请企业,租赁设备的金额为20万至2000万日元。申请企业可按年、月分期付款(缴纳租赁费),但时间不超过四年半(防止公害设备可达12年)。此外,在租赁期间,还必须对未偿还部分,按期限长短支付5%的利息, 并缴纳相当于租赁费10%的保险金。这种制度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购置设备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上的困难。 技术现代政策 长期以来,日本中小企业研究新技术所需要的人才、资金和设备极为不足,严重地阻碍了技术现代化。对此,日本政府以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生产率,节省资源以及防止公害为目的,对中小企业实现技术现代化所需要的人、财、物进行了一定的资助。 首先是为中小企业培养技术人员。日本政府在都、道、府、县分别开办职业学校,对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其他人员进行有关技术的基础知识培训。培训时间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三种形式。长期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现代化的高水平技术能力的人才,时间为一年;中期培训是以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为对象,时间为两个月;短期培训是以经过长期培训或者有同等技术程度的人员为对象,培养专门的技术。 其次是为中小企业的技术革新提供资金上的帮助,解决资金方面的困难。政府一方面通过都、道、府、县等主管部门发放补助金;另一方面则通过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提供长期低利贷款。政策规定:对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以及节约能源、防止公害方面进行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提供相当于研究费用2/3的低息贷款;而对于进行一般性技术开发的,则提供相当于研究费用一半的低息贷款。为了提高这些贷款的使用效率,政府对这些贷款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监督和控制。提供贷款前,首先由通商产业者根据整个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本年度的研究课题。中小企业如能承担其适合于本企业的课题,才有资格向政府申请贷款,而政府提供贷款后,还要进行监督和检查,了解研究成果,并作为下次贷款的依据。 再次是为中小企业技术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科研设备,对此,日本政府在各都、道、府、县均有“开放实验室”(到1978年全国共有88个)供中小企业广泛利用,还通过有关机关对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指导,提供科研情报及交流科研成果等。 经济管理科学化政策 长期以来,日本中小企业由于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手段落后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管理水平低下,远远不能适应全面现代化的要求。对此,日本政府制定了有关管理科学化的制度和措施,以促进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科学化的迅速实现。除了上述提到的培训制度外,还有以下几方面。 1.建立诊断制度,加强对经营管理的指导工作。开展经营诊断作为日本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种非常具体的形式,1948年,日本政府就已制订了《中小企业论断制度》,政府根据中小企业提出的申请,从各种角度就企业的现场设备、生产方法、技术产品、质量、成本、经营方针等企业经营内容加以调整、诊断,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有益于改善技术与经营的可行性报告,并在必要时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