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制度改革误论浅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企业文化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9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当前,产权制度改革日趋深入,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职工不断加深对改革必要性、迫切性的认识,改革自觉性和主动性大幅度提高。想改革,盼改革,参与改革的大气候已经形成。但是,与改革不协调的论调还时常出现,归纳起来,表现为“五论”。

      一是改革到位论。认为改革已取得了显著成果,该租的租了,该破的破了,该“股”的也“股”了。再改也就是走走过场、拉拉架子,没啥改头。应当承认,近几年改革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按“十五”大要求还相差甚远。一些企业仅仅是转变了经营机制,在承包、职工合作和简单的租赁上迈出了步子,并没有触及到企业深层次矛盾,即使眼前面貌有所改观也很难给企业带来根本性转机。打个通俗比方,前段改革多是“个人骑公家马”,国有资产个人使用,注重产出不注重投入,使用资产却不保护资产,导致资产“三拼”,逐渐消耗殆尽。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草,光加鞭不加料,结果必将“三年变成驴,五年剩张皮”。由于浅层次的承包租赁,没有把企业效益与经营者和职工的利益挂起钩来,出现了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包赢不包亏,或虚赢实亏,职工利益得不到保障,经常欠发工资。有的企业破产后没有解决好产权问题,穿新鞋走老路,产生新的亏损。有些实行股份或股份合作制的企业,也没有真正规范到位,职工的权、责、利还没有真正统一起来。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产权问题,企业前段的改革成果就会前功尽弃。实践证明,改革不是到位了,而是刚刚开始;不是成果显著,而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满足并延续以前的改革,躺在前期成果上沾沾自喜,则不仅仅是“骑公家马”问题,而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与人与马都是危险的。鲜活的事实昭示我们,市场经济呼唤我们,必须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上花大力气,下大工夫,把改革向纵深推进。

      二是所有制形式倒退论。认为出售国有资产是“私有化”,“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这种思想在领导干部中存在较多,是姓“社”姓“资”问题的变相反映。“十五”大在姓“社”姓“资”上有明确阐述,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根本在于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且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在局部地区,公有制经济可以不占主导地位。企业不管是什么形态,都在政府宏观调控之下,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改革中产权出让和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私有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封建社会里,资产是统治阶级剥削人民、奴役人民的工具。人民群众不但丧失了经济利益,也被剥夺了政治权利,属被压迫阶级。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企业经营者和股份持有者也多是职工群众,他们原本就是国家的主人,改革只是将企业资产人格化,能够调动企业经营者及劳动者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最大程度地让人们得到实惠。同时,给企业注入生机和活力,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推动社会发展。这种改革不仅不是倒退,而是一种进步,如果仍坚持旧的经济体制和产权形式,结果必将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企业活力,到头来企业倒闭,人去厂空。这种局面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进步。

      三是国有资产流失论。认为资产在出售过程中流失了。一些企业领导干部觉得,几代人辛勤创业积攒下来的家底在自己手上折腾光了,有一种负罪感。实际上,改革的目的是让资产活起来,产生效益。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将资产盘活,以货币形态将资产收回,这是产权的转换而不是流失。资产从国有经营转移到为国家做贡献的企业经营者手中,继续为社会创造财富,与“肉烂在锅里”相比,孰是孰非就一目了然了。只要这部分资产还在中国境内运转,只要其为财政增加收入,为富民强国做贡献,就不应视其为流失。至于贱价出售、零价出售产生的实际收入与本身价值之间的差异,也是必要和值得的。如果资产经营者能够让资产有效运转起来,资产创造的效益就会远远大于少得的价格差。特别是企业经营者为激活资产存量注入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所产生的牵动效益、综合效益,将是难以用简单的收益概括的。目前国有企业有相当部分资产处于闲置或部分运转状态,再这样维持下去,虽然账面值不变,但其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扭曲会越来越大,不仅资金沉淀滞死,资产本身的功能也会逐渐消失。特别是设备设施,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不断变化,最后会成为废品一堆;厂房闲置几年以后,使用价值也会大大降低。有人认为,资产应待价而沽,不能急于求成,这种看法也不全对。改革是环环紧扣的过程,况且形势发展很快,如果一步不赶点,则步步赶不上,错过了改革的机遇,想卖的卖不了,想租的租不了,资产就又要闲置。我们说,资产闲置是最大的浪费,不改革,企业领导没有流失资产的阵痛,让资产闲置,也未必会有人追究责任,但这是对国家、对企业、对职工的严重失职,每一个有责任心的领导都应引以为辱。从而树立起这样的认识:检验资产流不流失的标准,不能只是看账面数字,更要看资产在经济运行中产生的作用;检验领导者对资产的负责态度,不是看愿不愿意卖,而是要看能不能卖,能不能让资产活起来。

      四是主仆关系错位论。认为改革之后,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发生了变化,由企业的主人变为老板的雇员。实际上,由于有些企业效益的不尽人意,职工的主人地位也只是挂在口头上。试想,企业不能正常生产经营,工资不能正常发放,福利不能正常兑现,饿着肚子再喊自己是主人还有实际意义吗?这种错位论深层次的内涵,则是留恋“铁饭碗”、“铁交椅”。应当看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身份问题将越来越淡化,不出几年,“干部”一词将会被封存进入档案,“全民”也将成为历史。所以不必再争论什么身份问题了,只要能取得合法收入,什么身份都行。至于转岗分流,已被人民群众承认和接受。事实上已转岗的职工不仅减轻了原企业的压力,也大大刺激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人员日趋增加,收入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平均水平上升,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增长幅度日益增高就是社会的进步。因此,要确立新的就业观念,即“大就业”观念,只要有事可干和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就称其为就业。开“港田”、修鞋、家庭服务甚至小时工都是就业。就不会减轻主人翁的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