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学:对话、比较与学科体系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心峰 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员 北京 100009

原文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本文在简要介绍国外现代艺术学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了在我国进行现代艺术学建设的几个比较重要的理论课题:关于现代艺术学研究,认为应大力提倡开放、交流、对话的观念;关于现代艺术学科建设,认为应建立一个相对系统、完整的艺术学学科体系,它包括宏观的体系性艺术学科系列、比较艺术学学科系列和其他分支学科系列。作者还特别对比较艺术学这一艺术学科作了重点介绍和探讨。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1998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国外艺术学:广阔的视界

      艺术学自上个世纪末诞生于德国至今已有大约一个世纪的历史,而它在本世纪中叶二战结束以后,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走向现代艺术学发展阶段,取得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我在数年前曾从二战以后特别70年代以来国外艺术学研究成果中选取十余篇有代表性的、比较重要的论文,与朋友一起翻译出来,编成一本题为《国外现代艺术学新视界》[1](以下简称《新视界》)的译文集,已于近日出版。 其实,那里选译的十多篇文章与国外现代艺术已取得的成果相比,不过是在一片辽阔学术海洋中拾取的几片彩贝而已。为了便于后文讨论有关现代艺术学建设的若干问题,我想结合上述拙编译文集对国外现代艺术广阔的视界作点简明的介绍。

      国外现代艺术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对艺术学中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深入探讨。诸如艺术学的对象问题,艺术学的历史发展过程,艺术学研究的方法论,艺术学研究的范围,等等。比如艺术学的对象问题,就常常涉及到艺术与美的关系、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艺术学与美术学的关系等等,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探讨。《新视界》一书所收入的第一篇论文沃夫特哈·亨克曼的《美学与艺术学》便是联系《美学之父”鲍姆嘉通的《美学》一书探讨二者关系的。关于艺术学的历史发展,则有日本学者谷村晃、原田平作、神林恒道编的《艺术学的轨迹》[ 2]一书给予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探讨。关于艺术学的研究范围,日本学者原田平作、神林恒道、岩城见一编的《艺术学的射程》[ 3]一书作了广泛的思考。而早在1975年出版的吉冈健二郎的《近代艺术学的成立与课题》[4]、渡边护的《艺术学》[5]等,也广泛地涉及到了上述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其次,是对一些宏观的艺术学学科的探讨。如艺术类型学就是以整个艺术世界中广泛存在的类型现象(包括种类现象与风格现象)为对象所作的系统探讨。《新视界》一书选收了日本著名学者竹内敏雄《艺术类型论序论》一文。而实际上,关于艺术类型学的探讨,在日本当代艺术理论研究中是比较丰富的,如山本正男的探讨[6],等。 美国的门罗对于审美形态学、艺术形态学的探讨[7], 前苏联的卡冈的《艺术形态学》[8]研究,也可归之于艺术类型学研究的大范围之内。

      再次,是有关比较艺术学的研究。这方面的探讨内容相当丰富(详见后文),《新视界》一书对这一学科,共选了五篇较有代表性的论文:一篇为奥地利学者泽德尔玛亚的《比较艺术学的观念》;二篇为美国学者雷德与杰瑟普的《艺术与道德》、《艺术与科学》;一篇为德国学者留采勒的《艺术与宗教》;一篇为日本学者吉冈健二郎的《艺术、历史、风格》。

      第四,是对艺术存在诸层面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以及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一些新的学科群。象对艺术存在社会层面、心理层面进行探讨而产生的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在艺术学传统学科中便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艺术除了具有社会的、心理的存在层面之外,还具有诸如文化的、形而上的存在层面;具有潜意识的、生理的乃至病理的、物理的(主要表现在媒介材料方面)等的存在层面。艺术学对于这诸多存在层面的关注,便会产生一些新的分支学科,如艺术文化学、艺术生理学、艺术病迹学、艺术媒介学、音乐学中的音响物理学等等。艺术学与其它各种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相互联姻,更能打开艺术学研究无限广阔的天地,产生一个个新兴艺术学分支学科。比如艺术学与民族学结合形成的民族艺术学,便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艺术学分支学科。艺术学与教育学相结合形成的艺术教育学,在艺术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此外,还可以举出艺术地理学、艺术疗法、艺术社会生物学等。限于篇幅,《新视界》一书不可能将上述这些艺术学新兴学科一一反映出来,而只从国外有关民族艺术学的研究中选了三篇,从有关艺术教育学、艺术疗法、艺术社会生物学、艺术地理学等的研究中,各选了一篇,以供人们参考[9]。

      需要说明的是《新视界》一书在编入上述十余篇译文之后,作为附录,还选收了前苏联学者万斯洛夫的论文《关于苏联艺术学的若干问题》及选编者本人近年来发表的三篇介绍日本艺术学研究近况的文章,意在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国外艺术学的新信息。比如“艺术与技术”是比较艺术学的重要主题,国外许多艺术理论家都曾针对这一问题发表过专著或专论,即使在日本,也形成了竹内敏雄、今道友信、川野洋等各自不同的学说。对于这一主题,假如只选入其中一家的文章,就不足以反映另外各家的观点;假如各家学说都选取原文译介,篇幅又不允许。于是,我们将过去发表的《日本学者论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这篇概述性文章收了进来,以解决上述矛盾。另外两篇文章,一篇是概述日本近年来艺术理论情况的,一篇是概述日本民族艺术学这一新兴学科情况的。它们所介绍的某些学科、领域在上述译文部分已有所反映。如果说译文部分集中反映了一些“点”上的情况,那么,这些概述性文章则想宏观地展现一些“面”上的情况。

      二、开放、交流与对话:发展的动力

      我们介绍国外现代艺术学的成果,并不是仅仅为了打开视野,而不过是要拿来他山之石,攻我们自己的“玉”,即作为我们今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借鉴和参考。而在我看来,思考现代艺术学的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要确立一种开放与交流的观念,特别是所谓“对话”的观念,把它贯穿于艺术学研究的每个过程和每个环节之中。因为这是能够推动现代艺术学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机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