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过“二战”后的大发展,规模、 数量已非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1.“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国民教育走向普及, 为经济社会发展准备了必要的劳动力 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在英、美、法、德、俄等国相继建立全新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教育第一次以全体公民为服务对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工业化国家经济起飞时,成人识字人口已普遍超过文盲。1950年,各国国民教育的普及程度极不平衡:工业化国家已基本消灭了文盲,成人识字率(指1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97%;而非洲、南亚和刚解放的中国,则文盲充斥。 “二战”以后,各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甚至最不发达国家,教育都有长足的进步,基础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像印度、孟加拉这样的低收入大国,小学毛入学率都已超过100%。半个世纪下来, 绝大多数国家小学趋于普及。中国的进步尤为明显,成人识字率由解放前的20%左右(当时只及拉美的1/3)上升到87%,新生文盲率则低于7%。 消灭文盲,靠的是有效的基础教育。半世纪以来各地区成人识字率的提高,是普遍加速发展的基础教育的结果。 尽管“现代工业基本上不用文盲”,但鉴于穷国在现阶段现代工业的规模毕竟有限,所需劳力在识字的劳动人口中已有足够的选择余地,因此,文盲人口通常并不构成当前发展经济的直接障碍。 2.高等教育成倍扩展,结束了专门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 战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低收入国家,高校入学率都成倍增长。高收入国家的平均高校毛入学率由1960年的17%增至1990年的46%;中等收入国家则由4%增至16%; 连最不发达的人口大国孟加拉也增长了两倍多。其结果,是结束了专门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断言:高校入学率高低已与经济水平无关 下面是UNESCO《世界教育报告1993》公布的全球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分析结果: ——人均GNP高于10 000 美元的绝大多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实际收入(人均GNP )水平与高等教育入学率没有任何关系。”如“瑞士、日本和瑞典的收入水平大约是新西兰、西班牙或爱尔兰的两倍,但他们的入学率都比后者要少”。美国的入学率约为日本的3倍,而日本的人均GNP并不低。 ——中低收入国家中,无论是入学率与OECD处于同一水平的十几个国家还是低得多的一组几十个国家,“在收入水平与高等教育入学率之间就看不出有什么联系。”耐人寻味的是,“韩国、秘鲁、阿根廷、委内瑞拉和菲律宾的大学入学率都高于大多数OECD国家”,但1980~1992年除韩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外,其余4国都是负增长,分别平均为-2.8%、-0.9%、-0.8%和-1.0%。约旦、 巴拿马和保加利亚的大学入学率与联合王国、冰岛及瑞士的大学入学率大抵相同,但约旦等3 国1985~1995年人均GNP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5%、-0.4%和-2.0%,也全是负增长!尽管不能把这些国家的经济衰退归咎于大学入学率高,至少可断定大学生多未必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直接好处。 3.教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支柱产业, 政府财政预算内的教育经费比重上升 “二战”后,各国教育投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普遍上升,低收入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趋于缩小。以政府预算内的公共教育经费为例,印度50年代初只有GNP的0.8%,而美国为3.1%;到90年代初, 印度增加到3.7%,美国则为6.2%。80年代以来,各国公共教育经费比重仍然呈继续上升趋势。表1是所有人口在5 000万以上的国家的有关数据。 教育作为一个产业,其投入所占GNP的比重, 即是教育规模在国民经济这个大系统中的比重。尽管多数国家还有私立学校,政府不是国民教育的唯一提供者,但在几乎所有国家或地区,政府都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提供者。以“七国集团”中私人经费来源比重最大的美国为例,1991~1992学年私立学校教育经费851亿美元(其中649亿为私立高等学校经费),占GDP的1.5%。全国学校总教育经费为GDP的7.7%,其中公共教育经费超过80%。由于公共教育比重大,再加上技术性的原因,国际组织只有各国公共教育经费的统计数字。已形成共识的是:衡量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能仅依据其口号或意愿,而要以政府教育支出占GNP的比重为首要标志。 表1 公共教育经费(政府预算内)除中国外呈上升趋势 公共教育经费占GNP比重 % 1980年1992年 低埃塞俄比亚 3.3 6.4(1993) 收尼日利亚 … … 入孟加拉 1.5 2.3 国印 度 2.8 3.7 家巴基斯坦 2.0 2.7(1991) 中国 2.5 2.3(1990) 1.9(1995) 中埃及 5.7(1981)5.0 等印尼 1.7 2.2 收菲律宾 1.7 2.9 入俄罗斯 3.4 4.0 国墨西哥 4.7 6.0(1993) 家巴西 3.6 4.6(1989) 英国 5.6 5.2 高意大利 4.4 5.4 收法国 5.0 5.7 入美国 4.9(1985)6.2 国联邦德国 4.7 …… 家日本 5.8 4.7(1991) 各国财政预算内公共教育经费比重增加,说明教育作为一个产业在发展,政府对教育的主导作用在加强。而我国不但没有逐步接近法定的4%的目标,反而每况愈下:预算内教育经费在GNP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2.5%(当时在低收入国家中还不算很低)逐年下降,1995年降到了1.9%的世界最低水平。引人注目,令人羞愧!